(1)钠的吸收:结肠最重要的吸收功能是吸收钠,钠吸收可交换钾排出肠腔。人体的钠来源于食物,当钠伴随食物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后由血液转运。血中的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正常浓度为135~145mEq/L。大肠对钠离子的吸收主要在升结肠和横结肠内进行,是主动性吸收。大肠对钠离子的吸收,钠离子在低浓度下仍继续被吸收,当低到25mEq/L时,主动吸收才停止。
大肠对钠的吸收主要靠钠泵。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内存在着钠泵,在细胞的底侧膜ATP酶的作用下,使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外。这就使钠离子逆着化学梯度主动地泵入细胞间隙或血液,从而钠被主动吸收。钠泵活动,也关系到其他许多物质的吸收,在整个肠道的吸收中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2)氯的吸收: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血浆中的含量为95~105mEq/L。在回肠排入大肠的食糜中,24小时内氯的含量为36mEq,相当于69mEq/L。粪便中24小时内只有氯2mEq,相当于15mEq/L,约有34mEq的氯被大肠吸收。
氯化物的代谢和钠完全一致。血中氯化物的水平,通过钠水平调节,血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氯化物也升高。氯的吸收也是逆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把肠腔的氯离子运到血液中,所以是主动吸收。但氯的吸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Cl-—HCO-3的交换有关。
(3)镁的吸收:镁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蔬菜、肉类、乳类含量丰富。每人每日膳食中平均含镁约30mEq,其中三分之一的被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吸收,大肠也可吸收镁。实验证明,如果向肠内灌入高浓度镁,镁的吸收有一饱和机制附加于镁的扩散机制之上,提示镁的吸收也有主动过程,未吸收部分从粪便中排出。粪便中镁的含量与饮食中的摄入量有关。
一般认为,摄入过多时,肠道吸收下降,肾排镁增加;反之,摄入过少,缺镁时肠道吸收增加,肾排镁减少。醛固酮可减少肠道对镁的吸收,增加尿镁的排出,维生素D可使肠道对镁的吸收增加。
(4)钙的吸收: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仅有一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食物中的结合钙在肠道不能直接吸收,只有转变成钙离子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钙盐,如磷酸钙和碳酸钙不被吸收。正常人每日从食物中所获得的钙约为200mg,影响钙的吸收还有以下因素:钙盐的溶解度,食物中钙和磷的比例,肠内的脂肪、乳糖、氨基酸等。机体对钙的需求和维生素D都直接影响钙的吸收,另外与肠道的环境也有关系,pH为5.0~7.0时最利于钙的吸收。
钙的吸收是逆电化学梯度的过程,所以也是主动吸收。肠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一种与钙离子有高度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1分子钙结合蛋白可与4个钙离子结合,并进入上皮细胞。在上皮细胞的基底部,钙离子可通过钠—钙交换(载体运转),穿入细胞底侧膜进入细胞间隙和血液 ,同时伴有钠的摄取,随后,钠再通过钠泵排出细胞。这个运转过程,伴有ATP的消耗,所以钙的吸收过程也是一个耗能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