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的运动形式有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和蠕动四种。这些运动的作用主要是对结肠内容物进行搅拦和缓慢地搓揉或将肠内容物向肛门方向推移。这些运动的频率,根据人体的生理情况而不同。空腹时袋状往返运动产生频率较高,而餐后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分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和蠕动产生的频率增加。
(1)袋状往返运动:大肠壁的环肌无规律的收缩,使肠壁各个不同部位的粘膜向肠腔褶皱,使肠壁在外观上形成许多袋,称结肠袋。由于该收缩运动不协调,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是一种往返运动,使结肠袋中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移动,但并不向前推进。这种缓慢的揉搓作用使肠内容物混合,并与肠粘膜接触,促进内容物中的水和电解质吸收。这是空腹时多见的一种运动形式,乙状结肠的袋状往返运动,可使粪便形成卵圆形。
(2)分节推进运动:通过结肠的运动,将一个结肠袋的内容物推移到下一段结肠中,并继续向更远部位推进。这种运动使肠内容物不返回原处而继续向前移动,称分节推进运动。结肠分节性收缩时,将肠内容物挤向远侧和近侧,但推向远侧的力量较大,使肠内容物继续向远侧移动。
(3)多袋推进运动:这种运动是邻近的几段结肠同时收缩,将肠内容物推移到下段肠腔内。然后移入肠内容物的一段结肠以相同形式收缩,使肠内容物继续前进。大肠以多袋推进运动的形式将肠内容物向前推移的距离较大。
(4)蠕动:是大肠的纵行肌和环行肌协调的连续性收缩,使大肠形成一些稳定向前的肠壁收缩波,不断将粪便推向前进。蠕动的特点是,肠段受到充胀时,纵行肌首先收缩,接着是环行肌收缩,这样就形成了舒张在前,收缩在后的蠕动波。蠕动常从肝曲开始,以每分钟1~2cm的速度将肠内容物推向左半结肠。结肠蠕动时向前推进力量很大,是结肠运送的主要形式。降结肠的内容物比较干燥,故蠕动比较明显。
在结肠前段偶见蠕动和逆蠕动的交替,逆蠕动与蠕动方向相反,可延缓大肠内容物的向前移行 ,有利于水和其它物质的吸收。
此外还有一种进行速度较快(2~5cm/分),推进较远(大于15cm),收缩较强的蠕动称集团运动。通常从横结肠开始,每日3~4次,常见于进食以后,因胃充盈食物所引起——胃结肠反射。这种反谢多见于儿童,甚至有谈论进食或听到有关排便时就会引起。集团运动可使肠内容物迅速进入乙状结肠和直肠,从而引起排便感。睡眠时集团运动消失,长期卧床,结肠集团运动减少,易发生便秘。膳食中纤维素增多,可增加结肠集团运动,增加粪便量;纤维素缺乏,则结肠运动减弱,从而延长致癌因子等对结肠的刺激,也是结肠癌产生的原因之一。
正常人的结肠内容物向前运送速度每小时约5cm,进食后每小时10cm。钡餐后,4.5小时入盲肠,约6小时到肝曲,9小时到脾曲,11小时到降结肠,18小时到盆结肠,24小时开始排出。但钡餐一般是空腹服下,且比重比食物大,而食物从摄入到肛门开始排出时间,吃纤维素食物者平均需14.5小时,吃低纤维 素饮食者,平均需要28.4小进。但运送时间与食入的数量有关,也受其他因素和情绪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