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第5卷 临床基础
作者:李锡东,姚洪斌
单位:李锡东(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姚洪斌(天津河东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000)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通心络胶囊
摘 要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明确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救尔心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4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有显著差异。对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使用简单,方便,可作为常规药物之一。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改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瘀证本质也与之有关。本文报道以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并对其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脂等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按WHO标准[1]及血瘀证标准[2]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90例。其中31例经外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余59例心电图有明确的ST—T缺血改变。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1岁~71岁,平均年龄58.17岁;病程6月~11年,平均5.32年;50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50例均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3岁~73岁,平均57.35岁,病程5月~9年,平均4.24年;40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心力衰竭2例,亦全部符合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均无显著差异,具有齐同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通心络胶囊(中药三类,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1日3次;对照组给予救尔心胶囊(中美天津市爱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1日3次,两组病人均4周为1疗程。两组均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其间除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口服硝酸甘油外,均停服一切中西药物。
3 观察内容
两组病人分别在疗程前后各测一次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尿常规及每3d定时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脉的变化。
4 疗效判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定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心电图依据1979年上海座谈会标准[4],血液流变学及超声心动图、血脂等指标均在相同仪器、相同条件下由专人操作,以用药前后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与对照组床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治疗组显效率72%,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65%,两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50 |
36(72.00) |
10(20.00) |
4(8.00) |
92% |
对照组 |
40 |
16(40.00) |
10(25.00) |
14(35.00) |
65% |
我们应用通心络治疗一疗程后发现,血液TG(甘油三脂)、Ch(总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HDL(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较对照明显(P<0.01),而且目前认为TG、Ch高、HDL下降是动脉硬化的发病因素,因此降低TG、Ch,提高HDL是防止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表2 通心络治疗对病人血脂的影响
组别 |
治疗组 |
对照组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G |
3.5±0.71 |
1.5±0.27 |
2.3±0.76 |
2.1±0.45 |
Ch |
7.3±1.1 |
4.7±0.71 |
6.2±0.75 |
5.5±0.61 |
HDL |
0.54±0.20 |
0.73±0.18 |
0.69±0.22 |
0.71±0.18 |
2 心电图疗效(见表3)
通心络胶囊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与救尔心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救尔心用药前后缺血心电图虽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
表3 心电图疗效比较
组 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50 |
17 |
18 |
15 |
70% |
对照组 |
40 |
8 |
10 |
22 |
45% |
3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对比(见表4)
以用药前后各相应指标,进行两组改善血液流变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效果明显,其中降低纤维蛋白原幅度大、作用快。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
表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观察
|
n |
全血比粘度
(mpa.s) |
血浆比粘度
(mpa.s) |
全血还原粘度
(mpa.s) |
纤维蛋白原
(g/L) |
红细胞压积
(比) |
|
|
|
治疗前 |
6.73±1.72 |
1.94±0.51 |
12.07±5.45 |
3.76±1.86 |
0.49±0.15 |
治疗组 |
50 |
治疗后 |
6.12±1.49 |
1.53±0.14 |
10.21±3.56 |
2.43±1.6 |
0.40±0.02 |
|
|
P值 |
<0.01 |
<0.01 |
<0.05 |
<0.01 |
<0.01 |
|
|
治疗前 |
6.69±1.90 |
1.87±0.51 |
12.20±5.38 |
3.81±1.82 |
0.47±0.13 |
对照组 |
40 |
治疗后 |
6.41±0.87 |
1.73±0.11 |
9.56±3.79 |
2.64±1.76 |
0.40±0.04 |
|
|
P值 |
<0.05 |
<0.05 |
<0.01 |
<0.05 |
<0.01 |
一,病死率高。寻求疗效可靠,无毒性作用的纯中药制剂是我们的目标,通心络胶囊治疗本病有广阔前景。中医学对冠心病认识由来已久,其病机特点“本虚标实”[5、6]。笔者认为,标实即邪实,其因素为血瘀、痰浊、寒凝等,最终导致“络瘀”而“脉不通”即“胸痹”而成。究其“邪实”导致之因,仍先用“本虚”为基础。如《金匮要略》之“阳微”就是指本虚,可泛指气血阴阳的虚损。通过临床观察心气虚是诸“虚”之先导和基础。可见,气虚和络瘀为冠心病的病机共性。活血化瘀疗法自九十年代以来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但在临床实验中,有的学者发现长期单用活血化瘀疗效有时不尽人意,提出长期使用活血治疗对部分患者呈现“耗气”作用[7]。还有学者报道,从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有效率看,益气活血药组明显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5]。通心络胶囊选用益气药与活血化瘀、搜剔经络的虫类药制成,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堪称切中病机。本文通过5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发现,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等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通心络胶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安全药物,而且用法简单方便,可作为常规药物之一。 作者简介:李锡东,男,50岁,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助理兼急症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陈可冀、廖家桢、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8—319.
[5]廖家桢.益气活血方药对冠心病临床诊断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2):99.
[6]王仁平,徐承秋,张大荣.冠心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与益气活血药治疗的研究概况.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2:38.
[7]鲍军,楼建国,詹子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中长证型的远期改变及规律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77.
(收稿日期 1999—01—17 修回日期 199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