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致严重心律失常误诊冠心病1例
急诊医学 1999年第4期第8卷 短篇报告
作者:骆大堃 王秀琴
单位:骆大堃,广东省徐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524100 徐闻,王秀琴 广东省徐闻县卫生局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胸闷、心悸3个多月加重10d,于1994年3月29日急诊收住观察室。3个月来,反复发作心前区不适,数小时或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缓解后从事中度体力工作无加重症状。2个月前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平板运动后心电图好转,以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初治效果好,后欠佳。近10d症状加重,胸骨后呈“鱼骨梗阻”、“心扭窄”样疼痛,含服硝酸甘油无好转。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T37.2℃、P70次/min,发育及营养良好,口唇无紫绀,颈静脉不怒张。双肺(一),心音低纯,76次/min,心律不整。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床边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初诊“冠心病、心律失常”。以扩冠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及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治疗等,并由内科协诊治疗近1月未效。查抗“O”血沉、血脂、肝功能、心肌酶等正常,X片示心影正常。经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三个月前因受孕停经42天时,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口服抗早孕药米非司酮150mg及米索前列醇0.6mg,服药第4d、服药后第10d,两次阴道排出胚胎样物(期间阴道流血是月经量2倍多),以后常自觉心前区不适。最后修正诊断为:药物(中毒)性心律失常。给以地塞米松10mg/d静滴+极化液治疗配合慢心律口服7d后好转,10d后症状消失,减量后停药,复查心电图正常,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新药米非司酮应用临床为期尚短,有关个体严重并发症、副作用的报道不多。张帝开等学者对25例用药孕妇做心电图检查,有3例出现窦性心律不齐,1例偶发房性早搏。其机理可能为米非司酮不仅有抗早孕作用,还有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作用,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地塞米松的3倍。故产生竞争受体的生物活性作用,突出表现在心脏传导系统中,细胞代谢障碍、功能受损,致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本例误诊原因①病史询问不细,不了解入院前3个月服抗早孕药物,并由此而出现胸闷症状;②忽略非本科疾病病因的了解;③入院后一系列化验检查均可否定冠心病诊断,却未能及时拓开思路纠正诊断。总之我们忽略了病史的详细了解和妇科方面病因询问。故以后临床上遇到育龄妇女心律失常患者,应了解是否曾服用可致心律失常的药物,本例误诊达3个多月,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