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5期第22卷 临床报道
作者:梁德雄
单位: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530012 广西南宁市共和路209号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中西医结合疗法
哮喘持续状态是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内科急症,笔者自1994年3月~1999年5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4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199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选择住院治疗的64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7±11.2岁,病程2~18年,平均9.1±3.8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10.8岁,病程1~17年,平均8.4±3.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t=0.182,P>0.05)、性别(χ2=0.0167,P>0.05)、病程(t=0.7997,P>0.05)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主要措施有:
2.1.1 氧疗 入院后立即经鼻导管给氧,有二氧化碳潴留者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1.2 及时输液 每日输液2 000~3 000ml,可参考24h出入液体量情况决定,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1.3 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①糖皮质激素:入院后立即经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予氢化可的松300~500mg/d或地塞米松20~40mg/d为宜,于哮喘症状控制后3~5天内停用。②β2受体激动剂:每次雾化吸入喘乐宁呼吸溶液1~2ml,1日3~4次。③茶碱类:氨茶碱0.25g+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2.1.4 控制感染 一般予大剂量青霉素(800~1 000万U/d)和丁胺卡那霉素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合并厌氧菌感染者,予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2.1.5 促进排痰 可选用必嗽平8~16mg,每日3次口服,或祛痰灵口服液20ml,每日3次口服。
2.2 治疗组除采用上述西医治疗外,并按冷哮、热哮、痰瘀阻肺辨证论治,本文分型与殷兆礼〔2〕报道的分型相符。
2.2.1 冷哮(10例):表现为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喉中痰鸣,咳吐清痰,胸闷如窒,面色苍白,背冷,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以小青龙汤加减,药物:麻黄9g、桂枝6g、白芍9g、干姜3g、半夏9g、细辛3g、五味子6g、甘草6g.阳虚者加熟附子6g;尿少、下肢浮肿者加茯苓15g、白术9g,喉中痰鸣者加射干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2.2 热哮(15例):表现为发热,头痛,有汗,气促胸高,痰黄而粘稠,呛咳不利,烦躁不安,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以定喘汤加味。药物:白果7枚、紫苏子9g、制半夏9g、制天南星9g、地龙15g、黄芩9g、鱼腥草15g、杏仁9g、炙桑白皮15g、炙款冬花9g、炙麻黄9g、防风9g.热毒甚,二便不畅者合用五味消毒饮,热盛耗伤气阴者加生脉散。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2.3 痰瘀阻肺(9例):无论冷哮、热哮,反复发作,出现胸满作痛,痞闷气短,面青乏力,舌色紫暗,指甲青紫等症,血液流变学证明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微循环障碍存在,均应考虑因痰致瘀,痰瘀阻肺,治以化痰祛瘀,平喘止咳,可在小青龙汤或定喘汤基础上加葶苈子10g、全瓜蒌15g、贝母9g、紫苏子9g、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丹参15g、川芎9g等。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以上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于治疗后第5天初步观察疗效,1疗程结束后再进一步判断疗效。
2.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判断[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完全控制,双肺哮鸣音等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双肺有少量哮鸣音;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34例,临床控制17例,显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控制率50%,总有效率88.2%.对照组30例,临床控制5例,显效15例,无效10例,临床控制率16.7%,总有效率66.7%.两组临床控制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10天(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控制24例,显效8例,无效2例。临床控制率70.6%;对照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12例,无效7例,临床控制率36.7%.两组临床控制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哮喘持续状态系指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常规给药途径,予一般剂量常规平喘药如氨茶碱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无效的哮喘,其发作不能缓解的原因主要有[3]: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使变态反应性炎症加重,气道反应性增高;呼吸道感染未能控制;脱水、痰液粘稠,阻塞气道;对β2受体激动剂等平喘药“失敏”,或在长期规则用药后突然停止用药造成气道反应性增高;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突然停用激素,引起“反跳现象”;情绪过分紧张;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此时患者病情重笃,演变迅速,影响疗效的因素甚多,应予积极综合处理。由于哮喘持续状态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入院后都应立即给氧。及时输液有助于纠正脱水,稀释痰液,防止粘液痰栓形成,改善血循环,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持续状态抢救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有[3]:促使哮喘患者已发生“向下调节”的β2受体数目和功能的恢复,促进其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从而提高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的效应;拮抗炎性介质收缩支气管的作用;减少气道内毛细血管渗出、抑制气道粘液腺分泌;降低气道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用后需4~6h才能充分起效,口服给药疗效不佳,激素对哮喘的疗效与剂量相关,短期使用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因此激素在哮喘持续状态治疗中的使用原则是:早期、静脉、足量、短程。β2受体动剂是哮喘持续状态广泛应用的第一线药物,它可选择性地作用于β2受体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从而改善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呼吸状况。氨茶碱静脉滴注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首选药物,但要注意其有效谱窄,对心脏刺激性大,有心脏病者易引起心律不齐,因此有条件者应作茶碱血药浓度监测,使之维持在8~20μg/ml范围内。哮喘严重发作时,一般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因为诱发哮喘严重发作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感染,尤其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的细菌感染。抗生素的选择依病情而定,参考血常规,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主张静脉给药,兼顾G+球菌和G-杆菌。痰液阻塞气道是急症哮喘病情难以缓解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排痰,保持气道通畅尤为重要,在补液的同时,可给予祛痰剂,必要时行气雾吸入和机械性排痰。
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其内因为素有伏痰,而痰的产生是由于脾虚失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久之宿痰内伏;外因为感受外邪,或其他诱因使内外合邪,痰气交阻,肺失宣肃,升降失司,血运不畅而促发哮病,其发作持续状态的本质是邪气伏肺痰瘀阻肺[3]。“发作期治肺”,哮病急性发作期可按冷哮、热哮及痰瘀阻肺辨证论治。冷哮首选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常用定喘汤加味,痰瘀阻肺可在小青龙汤或定喘汤的基础上酌加化痰祛瘀之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4],气道变应性炎症(AAI)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理;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发病早期的调节;除肥大细胞外,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均是哮喘患者AAI中的主要效应细胞;许多炎性介质参与了哮喘发病的调节。因此,抗AAI应是治疗哮喘的首要措施[5~6]。目前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单方或复方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单味药如白果、黄芩、干姜、桔梗、白芍、桃仁、红花、防风、牡丹皮、瓜蒌仁、人参、半夏、附子、麻黄、桂枝、细辛、五味子、甘草等,复方如小青龙汤、定喘汤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4]:降低机体内IgE;抑制气道炎区的炎性细胞粘附和趋化;抑制炎性细胞释放介质;拮抗炎性介质。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尤其是极重或重症患者取西药、中药配合使用,可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缩短病程。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包括5天及10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天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持续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哮喘增刊):5.
2 殷兆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西医治疗进展.工企医刊,1996,9(4):154.
3 殷凯生.哮喘病的治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1~124.
4 刘晓冬.活血化瘀与哮喘.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267.
5 李明华.支气管哮喘的现代免疫学和中药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199~200.
6 李明华,解泽玲.支气管哮喘的新概念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0):620.
收稿日期:199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