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证施护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护理与养生
作者:龚红莲 邹顺霞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
我科1998年9月~1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41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予以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60~70岁者35例,60岁以下者6例;病程小于3年者2例,3~10年者5例,10年以上者34例;支气管哮证2例,喘证39例,经辨证施治与施护,症状完全得到控制9例,占21.9%,症状基本控制20例,占48.7%;总有效率72.7%,15天症状完全控制9例,症状基本控制31例,30天症状完全控制16例,症状基本控制20例。
2 辨证施护
2.1 风寒犯肺型8例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主。护理:①饮食应以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面条等。②外敷药物,以姜、葱、淡豆豉、盐适量、炒热敷脐。③药物宜轻煎热服,不宜久煎。忌用物理降温。鼓励病人多饮姜糖水等,以助辛温解表。
2.2 寒痰阻肺型10例 以温肺散寒,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为主。①外敷药物:用白芥子、玄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匀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②饮食疗法:宜食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避免过酸、过咸,对诱发哮证的食物,如蛋、奶、鱼、虾等都要避免食用,须戒烟酒。③辅助食疗:茯苓苡米粥、苏子粥、紫苏粥、生姜粥。④心理疗法:对患者要解除其紧张的心理情绪和思想负担,鼓励病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背部的保暖,以免寒邪从肺俞侵入加重病情。
2.3 肺气亏虚型10例 以补肺、益气、固表为主。①外敷药物:五倍子、枯矾各等分,共研细末,用冷水调匀敷脐中并用胶布固定。②辅助食疗:黄芪粥、人参粥。③病室应保持清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多作呼吸保健操或气功锻炼,注意保持阳气。
2.4 肺气阴两虚型12例 以益气养阴,润肺生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主。①饮食以清淡、滋补为宜,忌食肥腻厚味,以免增热生痰。②加强锻炼,多作呼吸保健操或气功锻炼。③辅助食疗:黄芪膏、胡桃人参汤。
3 一般护理
3.1 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时,必须卧床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可酌情进行活动及锻炼,有并发症或年老体弱者可延长卧床时间。
3.2 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或出现哮喘持续状态时,出现心慌、气促、喘息时可取半卧位,并吸氧。
3.3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严禁室内吸烟,防止灰尘和特殊气味的刺激。
3.4 保持情绪稳定,环境安静,消除患者思想顾虑,最大限度减少发病诱因。
3.5 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但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忌辛辣烟酒及腻、甜、粘、咸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大便秘结或溏稀。
3.6 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呼吸道是否通畅,如哮喘发作的时间、性质、诱因,痰的色、质、量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7 对哮喘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的症状、体征要特别注意,对体温、脉搏、呼吸、痰液的状况也要认真观察。要注意哮喘发作先兆,如鼻喉发痒、喷嚏、胸中不适,继则咽梗胸闷,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唇甲青紫,额出冷汗,为哮喘发作先兆,要做到早处理。
4 讨论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该病病位在肺,但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哮喘一症,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又往往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如果患者再感受外邪,新邪引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导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综现象。笔者在辨证施护中认为,应根据气候变化加减衣服及居室环境的湿润度,防止外邪侵入;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原则,在疾病缓解期内,作一些锻炼,如夏季打太极拳,动静结合以养阳;秋冬季以上午9~11时进行散步活动,静动结合以养阴,并在允许的条件下,作一些耐寒锻炼,如自夏日起晨起先用温水,尔后用些低温水,最后用冷水洗脸,擦鼻等并坚持到秋季,可增强体质减少发作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