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现场急救
健康世界 1998年第11期第0卷 临诊随笔
作者:张 斌
提起中风,常给人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一旦发生中风,会立即威胁人的生命,如属重症,即使经过抢救而幸存下来,也有半数病人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尽管中风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风发病前,必然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病理演变过程。
在中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脑血液循环失调的阶段,这个阶段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和感觉,医学上叫前驱症状,也就是中风来临前的先兆。中风先兆常在中风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大多数发生在一周之内。
据统计,约70%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有一些先兆,只是这些信号常不被人们重视,因而被忽略的占多数。
那么,最常见的先兆有哪些呢?
1.突然感到偏身麻木、无力、嘴歪、流涎。
2.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与人交谈或作报告时,突然发生短时间的失语,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情况。
3.容易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的现象。
4.时常突然感到头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摔倒在地。
5.平时精力充沛、作息正常的人,突然变得嗜睡,而且无法自制,晚上要睡,白天也要睡,唤他也能醒,醒后也能正常答话,但随即又睡着。
6.在性格、行为、智能等方面,突然出现反常,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精神萎靡、抑郁、焦虑或轻浮、欣快、易发狂怒、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7.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或原来就有头痛的人疼痛变得剧烈,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
中、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史,在激动、紧张的脑力劳动、过度的体力活动,以及大便用力等情况下,一旦出现上述中风“信号”切不可疏忽大意,也不要惊慌失措,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的变化,诊断未明时切不可用药,宜取平卧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同时应迅速请医生就地抢救或就近住院治疗。
要注意正确护送。脑溢血等病人在短期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压高或脑疝形成,如缺乏就地抢救条件,应尽快送附近医院抢救,但要特别注意搬运方法。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多动。一般不用枕头,以免颈部屈曲,妨碍呼吸。可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颈部,以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和出血,有利于病人的恢复。要解开病人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剪开上衣,以减少对呼吸的阻力。
对呕吐病人,要及时消除口腔及喉部的分泌物、呕吐物,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加重脑缺氧或窒息死亡。同时可以避免分泌物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病人有抽风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病人应固定在担架上,让头高于脚30度左右。最好是抬送,如用汽车,应将担架置于汽车上,下面垫些缓冲物(枕头或被子等)以减少震动,防止出血加重。要有专人护送。在护送途中,家属或陪护者宜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以减少头部颠簸,同时要随带必要的抢救药品、氧气枕(袋)等,以备急需。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等情况,到医院后要介绍病情及用药情况。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最好请医生到家里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