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胃宁汤治疗胆石症并慢性胃炎127例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期第21卷 临床报道
作者:邱绮玉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430022)
关键词:胆石症并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胆胃宁汤;舒胆通;维酶素;疗效比较
摘 要:用胆胃宁汤治疗胆石症并慢性胃炎80例,并与西药舒胆通、维酶素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胆胃宁汤总有效率为88.7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8.0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胆胃宁汤治疗胆石症并慢性胃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目前临床常用西药。
胆石症和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二病并存者临床也不少见。笔者采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法,用胆胃宁汤治疗80例胆胃并病,并与西药治疗4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性25例,女性55例;18~30岁者4例,31~40岁者12例,41~50岁者28例,51~60岁者20例,60岁以上者16例。对照组47例,男性16例,女性31例;18~30岁者3例,31~40岁者11例,41~50岁者17例;51~60岁者11例,60岁以上者5例。
治疗组病程最长者37年,最短者半年,平均病程为4.25年;对照组病程最长者35年,最短者半年,平均病程41年。
两组性别、年龄与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B超与纤维胃镜检查 本组病例均通过B超和纤维胃镜确诊。治疗组胆囊结石并慢性胃炎74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9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肝内胆管结石并慢性胃炎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各2例,伴胆汁返流29例。
对照组胆囊结石并慢性胃炎4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慢性胃炎5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2例,伴胆汁返流3例。
1.3 临床表现与辨证分型 两组病例以胃痛、嗳气、反酸、大便干结或稀溏为多见。辨证分型参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辨证分型(n)
辨证分型 |
治疗组(%) |
对照组(%) |
肝胆湿热 |
14(17.50) |
7(14.89) |
肝胃不和 |
39(68.75) |
28(59.57) |
脾胃气虚 |
16(20.00) |
8(17.02) |
气滞血瘀 |
11(13.75) |
4(8.51) |
治疗组和对照组辨证分型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胆胃宁汤:茵陈、郁金、虎杖、玄胡索、白芍、炒鸡内金、佛手片各15g,党参、茯苓各12g,白术、柴胡各10g。1剂/d,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肝胆湿热型加佩兰、蔻仁、苡仁、黄连,肝胃不和型加玫瑰花、川楝、香附,脾胃气虚型加黄芪、山药,气滞血瘀型加三棱、莪术。
2.2 对照组 用舒胆通片40mg,3次/d;维酶素片0.8g,3次/d。2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炎性病变已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炎性病变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至少有两个主要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粘膜炎性病变改变不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参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 别 |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
80 |
7 |
19 |
45 |
9 |
88.75 |
对照组 |
47 |
3 |
8 |
21 |
15 |
68.08 |
X2=8.2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 讨论
胆石症病位在肝胆。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湿热壅阻,导致肝胆气机失常,通降功能障碍,胆汁郁结,湿热内生,蕴结日久,煎熬成石。慢性胃炎病位在胃脾,饮食不节,情志忧伤,脾胃素虚兼郁不疏,导致脾胃气机紊乱,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若肝胆病及于脾胃,或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肝失所养,相互影响,则导致出现胃痛、胁痛、腹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胆胃宁汤方中,茵陈、虎杖、郁金利胆,柴胡、白芍、甘草疏肝和胃,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佛手片理肝脾之气而不伤正,玄胡索理气化瘀而止痛。全方具有疏肝利胆、益气健脾兼化瘀止痛之功。能较好控制胃痛、胁痛、腹胀等症状,并能改善胃粘膜炎性变化。治疗组80例患者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收稿日期:199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