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灵颗粒剂治疗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5期第21卷 临床研究与报道
作者:叶 松 甘爱萍 周 毅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武昌,430061)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胃溃灵冲剂
胃溃灵颗粒剂是魏喜保教授研制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制剂。为了深入地研究其作用机理,笔者观察了胃溃灵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杀灭、抑制作用,探讨了胃溃灵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及专科门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0.6岁。按就诊顺序,按3∶2随机分层设胃溃灵治疗组30例,H2受体阻滞剂对照组20例。经X2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胃痛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 临床表现以胃痛为主症,均经过胃镜明确诊断为平坦糜烂性胃炎、或隆起糜烂性胃炎,无其它并发症及严重合并症者。胃痛程度分级按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级:0级:无疼痛症状;Ⅰ级:有疼痛症状,不影响工作,或不需服药者;Ⅱ级;有疾病症状,部分影响工作,或需服药者;Ⅲ级:疾病严重,必须全休或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服用胃溃灵颗粒剂(由姜半夏、川黄连、白芨、丹参、枳实等药组成。以上诸药煎煮浓缩、烘干、过筛,制成冲剂,分装成包,每包含浸膏10g)。
2.2 对照组 使用H2受体阻滞剂组,每次1包,2次/d;按标准治疗剂量服药。
2.3 观察方法 两组均停用其它任何中西药物,否则作为无效病例。疗程结束后3天内作胃镜复查。使用镜型及操作人员应相同,治疗期间不能给病人任何暗示,并如实记录服药反应。两组疗程均为4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1)胃痛疗效标准:治愈:胃痛消失;显效:胃痛减轻两级;有效:胃痛减轻一级;无效:胃痛无变化。(2)胃镜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糜烂完全消失,无明显水肿;显效:糜烂基本消失,仍有轻微水肿;有效:糜烂范围缩小50%以上;无效:糜烂范围缩小不及50%。
3.2 两组糜烂性胃炎胃镜疗效分析 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胃溃灵组的胃镜疗效优于H2受体阻滞剂组,且治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
表1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
30 |
26 |
2 |
1 |
1 |
96.7 |
对照组 |
20 |
10 |
4 |
3 |
3 |
85.0 |
3.3 两组糜烂性胃炎胃痛疗效分析 见表2。
表2 两组胃痛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
30 |
27 |
1 |
1 |
1 |
96.7 |
对照组 |
20 |
11 |
4 |
3 |
2 |
90.0 |
经统计学分析,胃溃灵组的胃痛疗效优于H2受体阻滞剂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
4 讨论
糜烂性胃炎有急、慢性之分,临床症状以胃脘部的疼痛为主,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寒温不适以及用药不当或情绪波动有关。病机为各种损害因素致脾胃失和,通降失司,胃气痹阻,不通则痛。糜烂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不尽相同,溃疡是指损伤达到粘膜下层、肌层,而糜烂仅是粘膜浅层的损伤,不超过粘膜层。胃溃灵原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抑制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等)、提高胃粘膜防御功能(提高PGE2含量,调节免疫机制等)的良性调节作用。由于溃疡和糜烂仅是胃粘膜病变的深浅不同,机制相似,故胃溃灵治疗糜烂性胃炎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胃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共同的主症以胃脘痛为主。根据李东垣“善治者,惟在调和脾胃”及“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补”的原则,胃溃灵以法夏、黄连、枳实、丹参、白芨等组方,重在调整脾胃,通降胃气,使胃气痹阻得解,气血得和,胃膜得以修复。
笔者应用胃溃灵治疗30例糜烂性胃炎,在同等情况下与H2受体阻滞剂治疗20例糜烂性胃炎作对照。通过胃镜复查,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胃溃灵对胃痛的治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评定上述两类药物的疗效,经Raelit分析,胃溃灵也优于H2受体阻滞剂,P<0.05。糜烂性胃炎除胃痛主证以外,尚有纳呆、嗳气、腹胀、呕恶等症状,胃溃灵具有全面调整之功效,能明显改善临床证候,这是一般H2受体阻滞剂所难以达到的。临床中未发现胃溃灵有任何毒副反应。
(收稿日期:199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