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益气活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临床观察
天津中医 2000年第1期第17卷 短篇报道
作者:林盛毅 周锴 曹伟
单位:200010 上海市南市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键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4-5392(2000)01-0043-0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WHO将其列为癌前病变[1]。根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基本病机的分析,笔者以健脾和胃益气活血为法则,运用中医药对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依据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2]和1989年11月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3]。凡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列为治疗对象。共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平均50.28±7.98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20年,平均10.24±6.22年。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基本方为:黄芪30g,炒党参15g,茯苓12g,炒白术12g,丹参15g,莪术12g,木瓜12g,乌梅9g,陈皮9g,白花蛇舌草15g。
60天为1疗程,以3个疗程为判断疗效极限。随症加减,兼阴虚者加天冬15g,麦冬15g;兼湿热者加砂仁3g,苍术9g;兼肝郁者加柴胡9g,八月札15g。疗程结束后均做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复查(活检部位与服药前检查一致)。观察方法依据1998年中医内科诊疗常规分为: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3)未愈:临床症状和胃镜所见均无变化。
3 结果
经治53例患者中治愈28例(52.8%),好转19例(35.8%),未愈6例(11.4%),总有效率88.6%,其中病程最短为1个疗程。
4 病案举例
忻某,男,69岁。证见胃脘胀痛,痞满不适,嗳气嘈杂,神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暗红,边见齿痕,苔薄腻,脉弦细。1998年7月20日病理活检报告为:(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度,活动(-),HP(-)肠化(+~++)。
拟健脾和胃益气活血治之。方药:黄芪30g,炒党参15g,茯苓12g,炒白术12g,丹参15g,莪术12g,木瓜12g,乌梅9g,陈皮9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2g,甘草9g,柴胡9g,金铃子15g,延胡索12g。
随症加减服用5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1999年1月18日胃镜后病理活检报告为:(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活动(-),HP(-),个别腺体肠化。
5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关键是虚中夹实,以脾胃亏虚为本,瘀血凝滞为标。因此本病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益气活血为法。黄芪、炒党参、茯苓、炒白术补中益气,以扶正气而治脾胃之虚;木瓜、乌梅酸温调中,以补胃酸分泌之不足;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丹参、莪术散瘀生新;陈皮、柴胡、金铃子、延胡索理气止痛。此外黄芪、蛇舌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较强抑制作用[4]。特别需指出的是在此重用黄芪以扶正祛邪,保护胃粘膜。已有实验表明黄芪可以提高SOD的活性而且呈量效关系[5]。SOD是存在于生物体内抑制和防御自由基损伤的主要酶类之一,是超氧阴离子对人体的损伤,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6]。因此SOD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正气”。从临床观察结果可以发现,笔者运用健脾和胃,益气活血法,治疗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患者均取得了转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85
2,李益农.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3;5:261~262
3,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4,张文尧.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8;8:481~482
5,张银娣.黄芪甙抗生物氧化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6):14
6,王文杰.超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学进展,1985;16(3):196
(收稿日期:199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