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石治胆汁返流性胃炎
中医杂志 2000年第2期第41卷 理论探讨
作者:邵东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医院 210018
10余年前,笔者学习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时,受书中“治呕吐,因胃气上逆,胆火上冲者,用镇逆汤”和“有因‘胆倒’而呕吐不止者……方用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正其胆腑。可名正胆汤”的启发,以赭石为主组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78例,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以赭石为主药,生用入汤剂先煎,一般用量20~30g。若肝胆郁热者,加黄连、枳实、竹茹、半夏(黄连温胆汤),以疏肝利胆,泄热和胃;肝胃不和者,加柴胡、芍药、陈皮、香附、川芎、枳壳(柴胡疏肝散),以疏肝和胃,理气通降;胃气虚弱者,加旋复花、半夏、人参、生姜(旋复代赭汤),以益气和胃,温中降逆。总之,要谨守病机,知常达变,辨证用药。一般日服1剂,连煎2次后将药汁混合,分早晚2次空腹服。
如治周某,男,43岁,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2年余。经胃镜检查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服多种西药治疗症状未缓解。后来我处就诊。患者胃脘部嘈杂、胀闷不舒无定时,伴嗳气,泛吐黄苦水,食少纳呆,口苦便干,苔薄黄腻,脉弦滑。属肝胆郁热,痰浊内扰,胃失和降之证,治拟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法。处方:赭石30g(先煎),黄连3g,吴茱萸2g,枳实10g,竹茹10g,姜半夏10g,柴胡10g,芍药10g,茯苓10g,陈皮6g,黄芩10g,蒲公英20g。患者服药7剂后自觉症状减轻,胃脘部嘈杂感已无,稍有作胀感。苔薄腻,脉弦。继服14剂后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轻度浅表性胃炎,未见胆汁返流入胃现象。随访1年未见复发。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呕吐”范畴。按中医学“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理论,胃的贲门、幽门具有使食物下行而不上逆的作用。一旦功能失调,胆汁乘虚上逆,就会产生胃气通降机能的紊乱。胃失通降则“胆随胃降”机能丧失,遂出现胆汁返流之症。
赭石,色赤,归肝、胃、心经,有平肝镇逆功效。其质重性降,主治病势上逆诸症。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筛选出以赭石为主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且实证、虚证皆可使用。现代实验研究,赭石含三氧化二铁(Fe2O3)及少量钛、镁、铝、硅、锰、钙等。笔者用其治疗,取其三意:一是使胆汁不得返流入胃;二是使胃中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三是对胃粘膜屏障起到了保护作用。随症灵活加味,治之得法,每每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