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胃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析及医院内流行调查

胃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析及医院内流行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9卷 论著

作者:胡晓东 梁浩 王瑞平 范平 杜红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关键词: 胃恶性淋巴瘤;幽门螺杆菌;医院感染

  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胃恶性淋巴瘤的关系及其感染途径。方法 对10年间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存在着HP,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存在着“口—口”和“粪—口”传播两种形式。结论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能是发生胃恶性淋巴瘤的一个必要前体。医院内部确实存在着HP的传播,医务员是HP的易感群。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5.2

Retrospective pathologic analysis and epidemiological state

  of nosocomial HP infection of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Hu Xiaodong Liang Hao Wang Ruiping Fan Ping Du Hong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 n HP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was studied. METHOD 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 ma cases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was made. RESULTS HP was located at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Primary epidemiological da ta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two route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HP. CONCLUSION HP transmission exists in hospital and medic al stuff is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especially those worked in clinical depa rtment. Gastric mucosa associated lymphatic tissue proliferation caused by HP mi ght be a precursor of 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Key words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HP  Hospital infection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占所有胃肿瘤的4%~19%,有报道其发病率近年有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病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提示HP相关性胃炎在胃恶淋巴瘤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作用[1]。如果二者之间的关系得以证实,无疑将为胃恶性淋巴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为此,本文对我院近10年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胃镜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检测其HP感染的阳性率,并探讨HP感染途径与胃恶性淋巴瘤之间的可能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胃镜活检标本26例,取自我院1984~1995年门诊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男女之比1∶1.6。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3.95岁。标本经石蜡包埋后切片,行HE染色,部分加作网织及PAS染色,以证实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全部标本行WarthinStarry染色,在光镜下观察HP感染情况。

  2 结 果

  胃恶性淋巴瘤组织切片,光镜下见粘膜内腺体破坏,残缺不全,代之以弥漫、均匀的淋巴瘤细胞,细胞核较正常淋巴细胞略大,偶见核分裂及少许胞浆,侵犯腺体常见,并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细胞之间尚可见到浆细胞、嗜酸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

  HE染色观察HP阳性18例,阳性率69.23%;而WarthinStarry染色HP阳性8例,阳性率30.76%。镜下见HP分布于粘液层之下,上皮细胞表面及胃小凹陷窝内,部分HP在粘液层内,HP聚集处可见表层上皮细胞破坏。

  3 讨 论

  我们的检测证实,胃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存在着HP。本组患者HE染色观察HP阳性率达69.23%。与Wotherspoon的报道一致,该作者提出HP感染引起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可能是发生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个必要前提[2]。其中部分患者可进展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我们的检测还发现,HP在淋巴瘤组织中寄居于粘液层之下,上皮细胞表面及隐窝内。瘤细胞周围存在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与HP相关性胃炎相同,但未证实淋巴瘤细胞内存在HP。提示这些淋巴瘤患者存在着HP相关性胃炎。

  PqrsonnetJ的文章认为60%的胃非何杰金淋巴瘤通常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发展而来[4]。欧洲胃恶性淋巴瘤高发地区的HP感染发生率高于低发地区[3]。目前已证实,HP对胃粘膜有特殊的亲和力,可产生尿素酶、磷脂酶、蛋白酶和细胞毒素等有害物质,在胃粘膜局部引起炎性反应。Stolte对HP相关性胃炎(2544例)胃窦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发现淋巴滤泡的检出率为54%,并认为淋巴滤泡是HP寄居引起的一种较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它作者的检测亦支持这一观点,并发现清除HP后可使淋巴滤泡增生减轻。但对于HP与胃恶性淋巴瘤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尚缺少充分有力的证据[5]

  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与其它肿瘤一样,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单一的HP感染不足以触发肿瘤形成,而且,HP相关性胃炎相当多见,胃恶性淋巴瘤则相对少见。因此,必定有许多复合因素参与其发生机制。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淋巴瘤形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基因改变,如编码B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或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myc原瘤基因激活后过度表达,影响淋巴细胞的生长分化;TP53基因突变,丧失DNA修复机制,又可增加其它原癌基因改变的机会,形成肿瘤生长的较大机制等。还有研究表明,EB病毒基因组整合到肿瘤细胞DNA中对淋巴瘤发生起直接作用。另外,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容易发生淋巴瘤。因此我们推测HP感染触发胃粘膜免疫反应,并引起淋巴细胞增生,当与上述各种因素协同作用时,有可能发生胃恶性淋巴瘤。但尚需进一步研究HP感染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照Willis对肿瘤的定义“…当引起肿瘤改变的刺激停止后,肿瘤仍然持续生长…”,我们认为在HP相关性胃炎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时,使用药物清除HP,便有可能恢复胃粘膜局部的免疫平衡,中止病变的继续发展,从而减少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

  初步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存在着“口-口”和“粪-口”传播两种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口-口”传播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则以“粪-口”方式传播为主。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两种传播方式都存在。1994年上海联合了16所大医院,在医院内部进行了HP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内部工作员是HP的易感群,而在医院内部又以从事消化内镜的工作员感染率最高[6]。HP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中国群的HP感染率为6%左右。所有均为易感者。由于既往的理论认为胃是无菌的,因而消化科医生进行胃镜操作时常常不使用口罩和手套,从而增加了HP感染的危险性。一项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等配比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科医生(68%)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内科医生(40%)和正常对照群(32%)。此外,HP感染率还与从事胃肠病临床的工作年限有相关性:工作年限小于15年的,血清抗HP阳性率为44%,大于15年的则为95%,另一项血清学调查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1995年北京的一所大医院对内部工作员进行调查,结果认为,临床一线工作员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机关干部,而以医院内部的工感染率最低。且HP的感染率随着医护员的工作年份增加而上升[7]。这些情况都提示HP在医院内部确实存在着传播途径。由于HP与相关性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癌及胃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且医院内部又确实存在着HP的传播途径,所以充分了解HP与相关性疾病的情况,对医务工作员特别重要,这有助于医务员的自我防护,更有利于避免和阻断HP的流行。本组资料印证了HP与胃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性,希望会为医院内的工作员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加强自我防护,预防HP的感染及流行”。

  参考文献

  1 Severson RK and Davis S.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primary g astric lymphoma. Cancer, 1990, 66: 1283

  2 Wotherspoon AC, Hidalgo C, Falzon MR et al . Helicobacter pylori-as sociated gastritis and primary B-call gastric lymphoma. Lancet, 1991, 338(9): 11 75

  3 Peter G, Isaacson DM, Spencer J. Is gastric lymphoma an infectious diseases? Human pathology, 1993, 24: 569

  4 Parsonnet J, Hansen S, Rodriguez L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 fection and gastric lymphoma. N Engl J Med, 1994, 330(18): 1267

  5 Robert M, Gent A, Wentell H et al. Gastric lymmphoid follicles i 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response to triple therapy. Hum Pathol, 1993, 24: 577

  6 刘文忠, 萧树东, 李蓉蓉等. 上海医务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 学调查. 中华消化杂志, 1995, 15(8): 31

  7 梁浩, 杜红, 王志强. 医院工作员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中华医院 感染学杂志, 1996, 6(3): 156

(1998-10-13收稿 1999-01-21修回)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焦点新闻
·小儿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急性白血病并发医院败血症32例分析
·白血病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调查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治疗观察
·怎样知道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美科学家发现基因缺损导致乳腺癌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