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中国内镜杂志 2000年第4期第6卷 临床研究

作者:林文铨 李水淼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胃镜室362000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病变

  分类号 R57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已引起们的重视。我们对本院近年来胃镜检查病,按胃粘膜病变情况分为:浅表性胃炎(CSG)组、萎缩性胃炎(CAG)组、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回顾分析比较各组HP感染率,探讨HP感染对胃粘膜病变发展直至胃癌过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 对象方法

  499例病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CSG组230例,男性126例,女性104例,年龄16~69岁,平均43.7岁;CAG组92例,男性42例,女性50例,年龄25~75岁,平均41.3岁;肠化生组35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3~73岁,平均48.1岁;不典型增生组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9~79岁,平均49.5岁;胃癌组87例,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26~77岁,平均50.8岁。所有病例均在距幽门3~5cm处取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检查血清HP抗体。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HP感染。本文CSG→CAG→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顺序组,如同时有两种粘膜病变表现归入后一顺序组。

  2 结果

  各组病与HP感染关系:CSG 230例,HP阳性78例(33.9%)。CAG 92例,HP阳性47例(51.1%),肠化生35例,HP阳性18例(51.4%)。不典型增生55例,HP阳性44例(74.5%)。胃癌87例,HP阳性62例(71.3%)。CSG组HP感染率较其他各组为低(P<0.05)。CAG组与肠化生组HP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却较其它各组明显为高(P<0.05)。

  HP与CAG胃癌部位关系:胃窦CAG 56例,HP阳性22例(39.3%)。胃体CA 36例,HP阳性25例(69.4%)。胃癌:胃窦36例,HP阳性22例(61.1%),胃体28例,HP阳性24例(85.7%)。胃底贲门癌27%,HP阳性16例(59.2%)。胃体CAG组较胃窦CAG组HP阳性率明显高(P<0.01)。胃体胃癌HP阳性率较其他部位胃癌为高(P<0.05)。

  两种HP检查方法在CSG病中HP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异,快速尿素酶试验为30%(69/230例),血清HP抗体为31.7%(73/230),详见表1。在CAG、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病中HP阳性率却有明显差异,快速尿素酶试验为29.7%(80/269例),明显较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高(P<0.01),详见表2。

表1 230例CSG病两种检查HP阳性结果

血清抗体 尿素酶试验 合  计
+ -
+ 64 9 73
- 5 152 157
合计 69 161 230

表2 269例癌前病变及胃癌病两种检查HP阳性结果

血清抗体 尿素酶试验 合  计
+ -
+ 67 91 158
- 13 98 111
合计 80 189 269

  3 讨论

  CAG、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其HP感染率较CSG为高。不典型增生组HP感染率却又较单纯CAG、肠化生为高,与胃癌的HP感染率相当,无明显差异。这表明胃粘膜病变程度与感染成正相关。这与从炎症到癌变过程:CSG→CA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假说相符合。因为HP感染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增生和自由基的形成,在细胞增生的过程中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错误,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基因突变[1]。有研究提示根除HP后可以阻止假说中从炎症到癌变这种过程的发展[2]

  在CAG与胃癌发病部位与HP感染关系分析中发现,胃体病变较其他部位病变HP感染率为高。这可能与一些病HP感染导致胃酸分泌的明显抑制并伴有严重的胃体胃炎有关,而且慢性HP感染与显著的胃酸分泌减少又与胃癌发生的危险有密切的关系[3]

  在CSG中检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与血清HP抗体两者HP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别。而在CAG、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病中两种检查方法HP阳性率却明显不同。血清HP抗体阳性率明显为高。因为HP相关性胃炎在随着炎症加重,萎缩伴有肠化产生,胃粘膜分泌胃酸减少,不适合HP的定居[3]。因而胃内细菌数量减少。因此,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会下降。

  参考文献

  1,Ames BN,Gold LS.Too many rodent careinogens.Mitogenesis increases mutagensis.Science,1991;249:970

  2,Parsonnet J,Samlolf LM,Nelson 2M,et al.Helcobacter pylovi,pepsinogen and cisk for gastric adenocarcinoma.Gastroenterology,1993;104:439

  3,胡伏莲,周殿元,贾博琦主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9

(1999-06-29收稿)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微量14碳-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焦点新闻
·Ⅲ期乳腺癌尺动脉插管化疗与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冠心病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冠心病
·哮喘与感染有何关系,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是什么?
·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病毒感染与成人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慢性胃病的元凶—幽门螺杆菌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