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病防治专题 > 临床经验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口服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 中医药方网 作者:张顺财 ]

口服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我们的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ndotoxaemia,ETM)治疗作用,并探讨细胞因子变化与ETM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29例,男56例,女33例,平均年龄43.5岁,诊断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方案标准。各病例组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一组口服乳果糖,另一组不服乳果糖。乳果糖剂量10~30g/d,并调节至大便2~3次,疗程为20d,并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20日常规抽血检测。

  2.内毒素定量检测:采用鲎试验三肽基质显色法。最低检测限为9pg/ml。

  3. 细胞因子IL-2, IL-6, IL-8, TNF-α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测采用ELISA法。

  4. 其它指标均由我院生化室检测。

  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7.0统计软件。

  二、结果

  1. 不同肝病ETM发生率:89例急慢性肝病中,有ETM者(>45ng/L)41例,占46%。其中急性肝炎为13/28,占46.4%,慢性肝炎为11/32,占34.4%,肝硬化为17/29,占58.6%。

  2. 乳果糖治疗对ETM的影响:41例ETM者,19例应用乳果糖口服治疗,20d时再测血清内毒素,服乳果糖组的ETM恢复率为94.7%,而22例未服乳果糖者,ETM恢复率为36.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99,P<0.01)。

  3. 乳果糖治疗对ETM患者内毒素浓度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口服乳果糖组与未服乳果糖组的治疗前平均内毒素水平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关系。经20天治疗后,服乳果糖组的内毒素,TNF-α,IL-6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未服乳果糖组(P<0.05)

  三、讨论

  ETM发生率在各肝病中有差异,可能与各自的病理生理改变特性有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功能及Kupffer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肠粘膜通透性增加致内毒素产生及摄取增加,门体分流也是致ETM重要原因之一,急性肝炎由于短期内肝细胞大量损伤,细胞解毒功能下降致内毒素升高。慢性肝炎因肝细胞坏死和增生同时发生,由于肝细胞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故ETM发生率相对较低。乳果糖有酸化肠道,调节肠道菌群及直接灭活内毒素作用。我们的结果显示乳果糖确实有降低肠原性ETM作用,同时伴随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说明内毒素可能为细胞因子的诱生物。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诱导的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肝损伤占重要地位。因此随着内毒素的降低,虽然具有肝损伤及肝保护的细胞因子一起降低,但其综合作用为促进肝细胞损伤的恢复,因此乳果糖治疗对伴有ETM的急慢性肝病患者有益。

张顺财 戴茜 王吉耀 贺伯明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结核病患者使用氧氟沙星不当可致严重肝损害
焦点新闻
·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B7-1基因表达及诱导外周血T细胞
·Fas调节白血病细胞HL-60内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慢波睡眠的激素与细胞因子调节
·补肾方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神经肽、细胞因子与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细胞因子的观察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偏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