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药品研发关键时刻:中国企业为何沉默?
“目前正是SARS药品研发的关键时期,有的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后期阶段,但是,因为庞大的资金需求,我们非常渴望医药企业与我们进行合作,不过,目前还没有企业提出这样的意向”,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袁钟告诉记者,他已经向一些企业发出了自己的“邀请”,但至今还没有企业作出回应,他有点不太理解:这么好的时机,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企业不感兴趣呢?
袁钟说,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中国顶级的医学和药品科研部门,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从“非典”爆发以来,该院各个部门就开始全力以赴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与“非典”有关的预防、治疗药品和“非典”疫苗的研发工作是重中之重,国家为此给该院拨付了3亿元科研经费。但是,这3亿元要用于很多方面,而药品的研发需要巨额的经费,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药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些工作已经开始进入了后期阶段,但是,还是非常渴望能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合作,如果拥有资金上的优势,不但可以进一步拓展现有的资源,还可以聘请到世界上最顶尖的科研人才,从而大大加速科研进程,早日研究出与“非典”相关的药品。
药企:徘徊在风险和机遇之间?
在SARS药品研发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干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河北石药集团的有关人士。
石药集团科研开发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先生告诉记者,能够进行SARS药物研发,肯定是当前热点中的热点,但作为集团下属的研发部门,必须接受总公司的相关立项才能开始工作,也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而总公司在立项时,是相当慎重的,一般情况下,只有看到希望或者说只有能得到回报的项目,才能批准,SARS药品研发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目前没接到总公司的任何指示。
石药集团主管新药研发的市场发展部总监高春平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开始对非典的药品研发进行研究,包括前期市场调查,但最终能否立项目前还不好说。记者向他转达了中国医科院院长助理袁钟的意思,高春平表示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希望能与大的科研院所合作,并表示将尽快与袁钟取得联系,最好能坐下来谈一谈具体合作事宜。
记者又采访了北京双鹤制药公司,该公司研究院一位姓张的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还没听说哪家医药企业开始进行“非典”药物的研究,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不会放过这次商机的,但这次非典型性肺炎的爆发来得太过突然,企业还没来得及调整自己的研发方向;另一方面,对一种药物的研发需要一笔非常大的资金,目前有这种实力的企业,国内应该说还没有,何况抗“非典”药物包含了很多种情况,比如预防药物,治疗药物以及疫苗,到底搞哪一种研究?全面进行研究不可能,选择某一个方向进行研究,将来的具体收益也很难说,因此,企业做出这种决策的时候肯定是很谨慎的。
石药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一般都是在销售目前生产的预防性药物,这已经让很多企业忙得不亦乐乎,有很多企业也因此发了大财,至于新药研发,企业一般都是在现有的药物中遴选可能对“非典”具有预防或者治疗效果的药物,至于新药研发,那是很难的事情。
但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无动于衷的,深圳翰宇药业公司已经快速注册了一家药品研究公司,目标就是与抗“非典”相关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当记者与这家公司主管行政事务的姓王的副总经理取得联系后,王先生告诉记者,动作肯定是有,但属于公司的机密,不好透露。
而与中国企业不同,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有实力的大公司早就瞄上了SARS药物的研发,而且有些公司选择了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的方式联手进行这项工作。
鉴于目前SARS还在全球肆虐,谁能研制出相关药品,无疑是名利双收的事情,跨国药企岂能放过这样的机遇?
据悉,在美国企业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工作的科学家们,早已在政府的协调和资金支持下,针对“非典”的预防展开了大规模科研攻关,以期早日找到防治的药物和疫苗。
据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ean-Pierre Garnier已经对外宣布,该公司在比利时的疫苗开发部门目前正与其他一些公司进行SARS疫苗开发合作,以加快产品开发的速度。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也于日前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达成一项合作,两者将利用现有的腺病毒载体技术合作开发SARS疫苗。
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默克公司在四月份就对外宣布该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开发SARS疫苗。据悉该公司已经向美国政府要了SARS病毒及其遗传密码并开始寻找开发这种疾病疫苗的途径。
世界著名的施贵宝制药公司于近日宣布,他们将与其它制药公司以及法国著名的巴斯德实验室合作,加快对非典疫苗的研究工作,以早日找到预防的方法。
中国缺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动机制?
据了解,抗击“非典”的科技攻关工作正在在我国全面展开。目前已启动科研攻关项目85项,落实攻关经费1.08亿元,数千名科技人员正争分夺秒地战斗在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第一线。
日前,全国科技系统召开了“依靠科技战胜非典”网络电话会议,会议指出,自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成立以来各部门、各地方以及各有关单位组织了各系统学科专家,联合攻关,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目前,以组织动员、总体部署和应急项目安排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工作部署已经完成。
但在这场抢占SARS药物研发的大战中却很少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对此,石药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药品科研和技术开发主体依然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而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普遍薄弱,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产、研、学条块分割,因此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基本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究开发活动;此外,国内整个医药工业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也很少,几年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只有7亿元左右,这样的投入显然无法进行新药的开发,也无法与世界上一些大的公司尽心同台竞争,至少目前还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刘树铎)
200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