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抢注非典专利调查
[非典在考验中国人健康的同时,也考验着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会放缓吗?中国投资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企业如何逆境求生?灾难经济学是怎么回事?国内餐馆纷纷歇业,但肯德基为什么敢在北京再开三家分店?……本网将从周一至周五,每日推出专栏{非典时期,非常财经},敬请关注。]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不知道,祖祖辈辈种了4000年的大豆一夜间竟险些成了美国 人的专利。要种?可以,拿钱来!
这是2年前的“孟山都(Monsanto)事件”敲响的警钟。
今天,相同的故事正在发生。当内地科学家们为“抗非”科研而战的时候,一场关于非典的专利战已在全球打响。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研究成果会成为别人的“摇钱树”吗?
导 读
·全球专利战格局:香港抢得先机 欧美紧追不舍 5月初,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主任袁国勇正式提出,香港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致的机构,并将申请国际专利。袁国勇说,如果香港大学不申请专利,那么今后香港或内地的任何有关研究,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专利使用费。 |
·内地科学家哪儿去了? 身处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大夫发明了一种异型排气装置,不但可管理非典病人呼出的毒气,降低气管插管手术操作者感染的风险,而且可用于不需置管的普通非典病人呼出的废气管理。同事提醒他先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再投产。可这位大夫说,控制疫情是第一位的,现在要尽快找到生产厂家。 |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 “抗SARS科研应当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这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伯明这样认为。 |
·律师答疑 知识产权局咨询热线 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咨询电话:62093966、62093879、62093457 |
■专利竞争:抗非第二战场起烽烟
据《参考消息》报道:“非典”觊觎下,一场与病魔赛跑的科研攻关如火如荼,医学成果不断出台。值得注意的是,抗炎大战中,有关研究专利权的竞争日趋激烈。专家认为,随着国际社会抗炎局势转向主动,科研界的抗炎竞逐将转向专利之争。
香港抢得先机
在香港医学界,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主任袁国勇抢先提出,香港必须参与“非典”研究专利的竞争。他说:“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首先由香港科学家发现,就此申请国际专利理所应当。”
“非典”在香港爆发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成为香港主攻病理研究的科研机构。这两所综合性大学科研人员齐备,附属医疗机构设施先进,而且自疫情初发,就承担了大量救治“非典”病人的任务。两所院校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传统,因此过去两个多月里,非常频繁地对外公布抗炎研究成果,有时甚至不论成果大小。记者曾接到紧急采访邀请,到现场后详细一听,才知道他们只是公布一个科研计划。
香港科研人员紧跟科研动态的做法使他们始终处于“非典”科研前沿:香港大学经过3个星期的紧张攻关,于4月16日凌晨零时成功完成“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列。5月初,袁国勇正式提出,香港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致的机构,并将申请国际专利。袁国勇说,如果香港大学不申请专利,那么今后香港或内地的任何有关研究,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专利使用费。
他举例说,艾滋病毒研究也有专利,在这方面,外国人的研究抢占了先机,并处于前沿,这种情况对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造成不利。以香港大学为例,他们每次进行有关测试时都要付专利费。
“‘非典’研究方面,我们是最先开始研究的机构之一,并最早取得成果,如果香港大学不申请专利,将来我们就要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费。我们从哪里拿那么多钱做研究?”袁国勇说。
对于冠状病毒的研究,香港大学动物学系副教授梁志清认为,同美国和加拿大相比,在分析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方面,香港不算最快,但最准确。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价值,梁志清介绍说,基因图谱有如病毒的身份证,等于罪犯的瞳膜和指纹,一经比对,便能确认真身,他说:“确定了病毒,就为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打下了基础。”
对于申请专利,梁教授表示赞成,他也认为,如果香港方面放松了这方面的工作,仅科研方面的损失,就相当大。
欧美紧追不舍
关于“非典”研究专利权的竞争,其实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趋于白热化。
由于多伦多市肺炎病情一度严重,加拿大科学家是最先研究“非典”的一批人员之一,申请研究专利动作也最快。据报道,加拿大的迈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在4月中旬测定出“非典”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就随即向美国专利部门申请对这一基因序列享有专利权。
“非典”病情并不严重的美国也一直密切跟踪动态,而且,反应敏锐的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已对其取得的“非典”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该中心发言人格兰特表示,申请这一专利并非出于获利目的,而是要阻止其他机构或人员在这一领域形成垄断。“我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使其他研究者能够合理地获得病毒样本。”
另外,位于华盛顿州的生物技术公司Combimatrix据报道也在申请“非典”病毒两个关键遗传基因的专利。该公司科研人员说,一旦“非典”病毒侵入人体,这两个基因将控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该公司希望能够以这两个基因为突破口,生产出能够阻碍“非典”病毒复制的药物。
治病必须用药,商业嗅觉敏感的美国公司当然看到了“非典”药物的商机。据报道,美国已有几种根据“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特点开发而成的诊断试剂问世。一些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雅培制药公司、罗氏制药公司以及默克公司,正准备抢占专利,生产这些试剂。
据报道,甚至在美国传染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关注“非典”之前,默克公司等医药巨头已经开始了“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这些公司相信,相比治疗人群极小的抗“非典”药物而言,覆盖所有人群的有效疫苗不但意味着公司科研实力的品牌效应,也同样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
欧洲国家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报道,在疫苗市场独占鳌头的欧洲公司安万特目前正组织科研人员加紧攻关,希望在研究“非典”疫苗方面夺取竞争优势。(记者/夏文辉 皇甫平丽)
■非典专利战为中国拉响警报
有这样一个故事:身处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大夫发明了一种异型排气装置,不但可管理非典病人呼出的毒气,降低气管插管手术操作者感染的风险,而且可用于不需置管的普通非典病人呼出的废气管理。同事提醒他先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再投产。可这位大夫说,控制疫情是第一位的,现在要尽快找到生产厂家。
背景:中国因不及时抢注医药专利而饱尝苦果 |
·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是中国研究开发成功的唯一得到国际公认的新化学药物,曾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奖,是中国医药领域的重大发明,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当研究论文发表后,国外企业立即进行了较小的结构改造并申请了专利,致使中国的发明变成了外国的专利,并因中方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而导致每年2至3亿美元的出口损失。 ·用蛇毒治疗心脏病,中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在国外,类似的专利申请已有几百个,中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利申请,很难再有自己的市场。据有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至少有3000多个专利流失在境外。其中仅传统中草药就有900项专利在境外被人抢注,这些专利产品的销售市场达到了10亿美元规模。中国不仅当前损失了专利产品的交易收入,而且形成贸易壁垒后,未来十几年内中国都不能出口这类产品,预期损失极其惊人。 ·广州某单位研发了一种新药,已在国家科委立项。当研发人员带着它到国外与同行合作交流时,却被合作者抢先申请国际专利。一位研究者曾懊悔不迭地说:“我们原以为方剂是会变的,保护的意义不大。可人家一申报,就觉得问题大了。人家申请的是垄断性专利,只要是治这种病的,即使方剂有所改变,仍在保护范围。人家时刻想的是怎样获取垄断性专利,我们却没有这个观念。”
|
在中国千百年来,人们崇尚讲奉献的精神,我们也深为白衣战士们的精神所感动。但这个故事也反映出我国专家和知识分子专利意识的薄弱。如今,抗击“非典”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加紧申请与非典相关的专利,另一方面,国内的非典研究成果都是公开的、共享的,从未有人与专利联系在一起。我们提供的“免费大餐”,不但帮国外的某些机构节省下大量的初期研究费用,还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研究速度,他们却把自己的产品申请专利。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生产出特效药,而要向他们购买专利的话,那我们就要付出双重的费用———研究费用、专利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争取“非典”战斗中的专利战斗的胜利。
当境外科学家加紧为自己的非典研究成果注册专利时,来自国内的一些先进成果却把“专利”晾在了一边—一些专家在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却无暇顾及申请专利。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李刚教授等专家,经过对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清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专家们认为,该成果对制作预防非典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如此重大的发现有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当记者就此询问攻克这一成果的权威专家,得到的却是直率的回答:“暂时还没想这问题,这也能申请专利吗?”
广州一位知识产权资深律师肯定指出,李教授的科研成果是大量调查研究后的发现,而且可以作为疫苗研究的重要依据,当然能申请专利。
目前我国已启动的非典研究项目达85项,仅政府拨款就达1.08亿元。对于这种“攻关”热潮,有业内人士表达了另一层担忧:能尽快出成果当然是好事,但有了成果后千万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忙着亮出所有家底———在公开之前要先给成果加个专利保护伞!
“这方面我们已有教训。”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指出,迄今治疗疟疾最快捷的中药青蒿素专利泄露就是一例。青蒿素是上世纪70年代由我国60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制而成,但在未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把成果在国际刊物详尽发表,结果被大量仿制—国内没获得应有经济效益,倒成为西方大药厂的摇钱树,等于为别人做了义工!
|
预防“非典”有了藏药方 |
改变中国医药“零专利”形象
由非典引发的专利之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类与艾滋病作战的前车之鉴,被几千项专利层层垒高的药品价格一方面让制药公司和研发机构收获滚滚利润,另一方面也造成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患者无力享受这些研究成果。
目前存在的担心集中于两方面,一个是国外研究机构获得专利后会不会提高国内非典药物的开发成本,另一个是非典爆发初期,各国研究机构曾在WHO协调下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现在会不会受到商业利益的掣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内非典专利之争不会给国内药物研发带来障碍。陈凯先说:“我们的研究肯定要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但现在是争分夺秒阶段,还来不及考虑专利的影响。”至于国内研究机构申请的专利,陈凯先称,“在一个系统内,容易协商解决。”
除了研究机构,一些企业的专利意识也不太强。目前,广东企业在非典时期向药监部门申请的新药及医疗器械已有10余项,包括红外测温仪、隐形手套等,但为这些新发明申请的专利则少得多。广东省药监局注册处负责人提醒,申请新药并不等于专利保护。新药批准前不受保护,新药批准后如果不是专利药,也只能说有“生产权”而非“独产权”,人家照样可以模仿你。
据悉,中国目前的医药产品大多数都是仿制药,因而被国际同行戏称为“零专利”地区。但有人士指出,由于此次我国非典病例较多,再加上中西药联手效果显著,如果重视知识保护,会成为改变中国医药“零专利”形象的最好时机。(据《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三联生活周刊》)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际上已经有专家批评,在这个许多人正因为SARS而死亡的时候,将有关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的做法太自私。批评方认为,所有有关SARS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都应当让大家免费分享,才不至于使非典在全球蔓延。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李刚律师说,如果国外申请专利成功,对全球的影响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的研究机构都可以公开地获得这种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如果要商业化地利用这项成果,必须支付专利费。
李刚律师提醒我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如果不抢先申请专利,那今后所有相关的营业性质的生产行为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专利使用费。当然,只要仅限于研究,是不必支付专利费的。
“抗SARS科研应当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这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伯明这样认为。
在这位资深知识产权专家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与抗击SARS并不矛盾。我国专利法规定,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是不授予专利权的,正是出于对公共健康利益的考虑。但是,如果抗击SARS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符合法定条件,都可以申请专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此要给予足够关注,有了科研成果应当及时申请专利,以期获得有效保护。当然,权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相关的专利少收甚至不收专利费。
吴伯明指出,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科研机构投入到抗SARS研究中,因为这不仅能体现出其科研实力,而且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SARS疫情比较严重,有数千例确诊病例。这些病例恰恰为我国科研机构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研究“样本”。从学术意义上看,这些“样本”应当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他提醒,科研机构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存在的竞争。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国内有关抗SARS药品和器械的专利申请10件,其中发明7件,实用新型3件。吴伯明表示,对有关抗SARS的药品和器械的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做到及时受理,快速审查,尽早授权。
此外,为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SARS防治的科技攻关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部门,专门为各学科专家、医护工作者以及有关人员研究SARS的病因病原、检测技术和药物研究、进行发明创造等方面提供文献信息检索、专利法保护规定咨询,并开通了热线咨询电话。“根据以往经验,在药品、设备的专利方面,可成为专利的技术特征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国内的研究机构应当加紧研究有关SARS的诊断、检测、治疗所使用的药品、试剂、设备等课题,取得成果,并尽快申请专利。”李刚律师建议。
深圳有一批抗SARS科研成果
据悉,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的科研机构和高新科技企业积极为国家分忧、日夜攻关,取得一批高质量的抗SARS科研成果,并研制出一批有效抗击非典的医疗仪器和药物,努力用高新科技构筑起一道防治“非典”的钢铁长城。
早在“非典”暴发初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就临危受命研制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就拿出了第一台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样品。如今,这种能够有效预防“非典”传播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口岸、机场、学校、车站、医院等各行各业以及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SARS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目前正在临床试验并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科研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课题的深圳卫武光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正抓紧采集非典康复患者血浆以研制非典免疫球蛋白。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生产的生命多参数监护仪和血液细胞分析仪,是救治非典患者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目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市场订单纷至沓来。
此外,深圳市清华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抗SARS疫苗及化学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项目,深圳亿胜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奥芬奇抗SARS病毒试验研究”项目,深圳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的“杀菌消毒型柔巾机”等项目,都是对人类抗击SARS疫情的突出贡献。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为非典型肺炎防治研究提供信息服务
为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技攻关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部门,专门为各学科专家、医护工作者以及有关人员研究非典型肺炎的病因病原、检测技术和药物研究、进行发明创造等方面提供文献信息检索、专利法保护规定咨询。联系电话为:62093966、62093879、62093457。并在近期内开设专门栏目解答与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利保护有关的问题。
综合
200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