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开店的故事:反弹琵琶做大“蛋糕”
新华网上海5月26日电(记者 姜微 俞丽虹)“非常时期生意还要照做,4月份以来,我们以10天1家门店的速度向食品零售业拓展,效益还真不错。”一见到记者,“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民就笑嘻嘻地伸出手指:“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杏花楼”是海内外颇负盛名的餐饮老字号,其品牌月饼更是在沪上家喻户晓。本以为,餐饮服务业受非典重创,“杏花楼”也难以幸免,没想到,在同行纷纷收缩营业场地,不少酒店歇业装修之际,“杏花楼”却逆势而上,主动出击介入连锁食品零售业。两个月不到,已在全市各处一口气开出了8家门店。位于杨浦大桥浦东一侧的泾东店,仅仅70多平方米的门店,靠着特色点心等“小零小碎”,今年4月份竟完成了16.9万元营业额。
“早在去年底,我们就曾试着开出了2家门店,并打算今年再开10家门店。但规划中的区域,不是没有合适的场地,就是店面租金太高,”杨培民说。非典疫情突起,使餐饮、百货业等出现明显下滑,但超市卖场、外送外卖等食品却不降反升,市民消费呈现就近化态势,这与“杏花楼”开设连锁店,把食品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策略不谋而合。
瞅准商机,说干就干。“杏花楼”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开店计划提速。由于时下餐饮、零售业受到冲击,以往价格居高不下的商铺,其租售开始向低处盘整,“杏花楼”的扩张过程几乎一路绿灯。“人弃我取,时不我待。”深感机遇稍纵即逝的杨培民要求部下速战速决:“从选址、洽谈、装潢、开张,一般10天内就能统统搞定。”就连以前因租金昂贵而久攻不下的虹桥地区也顺利开出了店家。
“明年,我们要争取在全市开出40家门店,到2005年,要在上海乃至全国达到100家连锁门店的规模。”为了给门店提供坚实的后盾,“杏花楼”还在黄浦江上游置地筹建新的食品加工厂,并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显然,杨培民准备乘势而上,把“蛋糕”尽快做大。
据悉,沪上不少商家近来也开始根据市场消费的变化而调整经营策略,有的整合功能,有的加紧扩建,著名的联华超市就适时把生鲜超市开到人口稠密的市区,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行业的危机往往孕育着企业的生机,从这点看,“杏花楼”的开店故事或许能予人一些启迪。(完)
200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