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专家谈非典研究现状及前景
来自世界各地的病毒专家近日汇集日本,举行了一次以“非典流行的教训”为主题的座谈会,专家们就从非典病毒感染源到药品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各国专家在回顾非典防治现状时说,目前从非典感染源研究到药物开发都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秘书处负责人押谷仁氏说,关于治疗非典的标准方法目前尚未取得一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迄今为止,治疗非典多使用抗病毒药物。很多专家认为应继续推进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因为从零开始开发非典治疗药物,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存在有效治疗非典的可能性,应加大研究力度。
荷兰教授奥斯特豪斯报告了他在细胞水平上检测抗病毒药物对治疗非典的效果。奥斯特豪斯还成功地让猴子感染上了非典病毒。这一实验引起了强烈反响,与会专家认为,猴子和人类同属灵长目,让猴子感染上非典之后,加强对猴子的治疗研究,将对开发非典药物大有帮助。
大多数专家认为对非典疫苗开发应该十分谨慎,因为注射疫苗之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在没确定疫苗安全性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使症状加重。不仅限于非典,凡是以注射疫苗达到预防目的疾病,其疫苗都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不使用毒性削弱了的非典病毒,而是利用病毒基因信息制作疫苗,但奥斯特豪斯认为,要达到实用阶段,至少还需2至3年时间。
与会专家认为,在目前还没有确立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及早发现非典患者,尽快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非典蔓延极为重要。因此,非典迅速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
非典症状与流感相似,如果流感流行的话,区分非典患者和流感患者有很大难度,非典患者在大量流感患者中有可能被疏忽和遗漏。因此,来自东京大学的河冈义裕教授认为,医务人员有必要为人们接种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大规模发生。
战胜非典,查清特定感染源不可或缺,亚洲国家和地区关于非典感染源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确定感染源。与会科学家认为,对感染源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200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