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驿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监测报告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2期第8卷 防治研究
作者:陈刚 石绍荣 贾永宣 徐蓓丽 曹梦熊 杨辰玉 傅蓉
单位:陈刚(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四川 成都 610021);石绍荣(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四川 成都 610021);贾永宣(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四川 成都 610021);徐蓓丽(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四川 成都 610021);曹梦熊(成都市龙泉驿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 成都 610100);杨辰玉(成都市龙泉驿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 成都 610100)
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34(2000)02-0083-01
成都市龙泉驿区于1994年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传播控制标准)。为掌握疫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该区坚持年年进行监测工作,现将其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市东南,面积555km2,行政区划辖7镇12乡,人口391 527人,境内低山、丘陵、平坝皆有。全区19个乡镇都属血吸虫病流行乡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为4 253 680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病人3 203人,其中晚血病人4人;历史累计病牛383头。经过三十多年的积极防治,至1994年,钉螺面积下降到59 207m2,历史病人全部得到治愈,未发现病牛,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自此,血防工作转入监测、巩固阶段。
2 监测结果
2.1 病情监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循环抗原作过筛,阳性者作粪检查病,4年来累计查病64 709人次,其中循环抗原阳性者828人次,阳性率1.28%,粪检无阳性者;累计查牛713头次,未查到病牛。血清学阳性者均作扩大化疗。
2.2 螺情监测
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每年在全区19个乡镇对历史有螺地带和其它可疑环境进行全面查螺,每年查出有螺面积均在20万m2左右,螺面大部分分布在同安、万兴、龙泉乡、清水等山区。1996年在平安乡新查出螺面15 980m2,沿沟渠分布。其余3年无新查出螺面。每年对查出的螺面均进行灭螺,1995~1998年累计灭螺838 689m2。(见附表)
附表 龙泉驿区1995~1998年病情螺情监测
年度 |
查病人数 |
查出病
人数 |
查牛头数 |
查出病
牛数 |
查螺乡镇
/街办数 |
有螺乡镇
/街办数 |
查出有螺
面积(m2) |
其中新发现
面积(m2) |
1995 |
20 590 |
0 |
60 |
0 |
19 |
15 |
201 451 |
0 |
1996 |
21 540 |
0 |
205 |
0 |
19 |
15 |
263 633 |
15 980 |
1997 |
12 303 |
0 |
143 |
0 |
19 |
15 |
198 750 |
0 |
1998 |
10 276 |
0 |
305 |
0 |
19 |
15 |
221 990 |
0 |
3 分析和讨论 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监测巩固工作就成为了重要工作。
连续4年的螺情监测表明,有螺面积较1994年达标时有大幅度的回升,钉螺面积在20万m2左右徘徊,约占历史有螺面积的4.7%。平安乡在1996年还新查出螺面15 980m2。现有螺面大部分分布在山区的复杂环境,尽管经过该区连续几年的药物灭螺,但灭螺效果并不理想。提示采取单纯的药物灭螺,消灭残存螺面已非常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彻底改造钉螺的孳生环境,才能有效地压缩螺面。此外,在螺情监测过程中,还应将钉螺的压检工作开展起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螺情,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病情监测一直未发现病人、病牛,说明血吸虫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应当看到,外来传染源随时有可能输入,加之钉螺在一定范围的存在,疫情仍有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必须重视对流动人口、外疫区迁入人员、引进花木及农作物、购进耕牛等的监测。
傅蓉(成都市龙泉驿区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 成都 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