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癌并心肌转移一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0卷 病例报告
作者:张立明 刘相荣 张林霞
单位:261041 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患儿男,母龄5天,因生后吃奶少、反应差入院。患儿为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史无异常,阿氏评分9分,生后反应差,哭声细弱,吃奶少,无发热、尖叫及抽搐。母三年前患乙型肝炎,现肝功正常,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阳性。体检;体温35.5℃,体重2 kg,身长42 cm、头围29 cm,反应差,面部及躯干部皮肤轻度黄染,前囟1.5×1.5 cm,双肺无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腹略胀,肝脏肋下、剑突下均为3 cm,质韧,边缘锐利,表面欠光滑,有结节感,脾左肋下3.5 cm,质韧,腹水征(一),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3.50×1012/L,白细胞2.7×109/L,血小板40×109/L;肝功能正常,甲胎球蛋白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入院诊断:宫内营养不良,新生儿肝脏肿瘤?经支持、补液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第二天死亡。
尸体解剖见双肺有点状出血灶,心脏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心包无积液;肝脏肿大,质硬,表面有大小不等结节;脾肿大;少量腹水。光镜检查:肝脏癌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出血,脾呈瘀血性改变,心肌营养不良性萎缩,间质水肿并有癌细胞转移,肺泡腔、间质及小支气管呈出血性改变。病理报告:新生儿肝细胞性肝癌并心肌转移;肺出血。
讨论 肝细胞性肝癌在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母细胞瘤,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上,婴儿期罕见,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表现为腹胀、消瘦、纳差、贫血等,易发生肝内转移,其次为肺转移,可采用手术、化疗等治疗,但预后极差。目前已经证实,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有强明显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突变,肝细胞可在病毒及其它因素作用下自发复制,终至癌变。研究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胎儿肝脏中存在乙肝病毒DNA,提示胎儿不仅感染乙肝病毒,且肝细胞还有损伤,如接触化学致癌物等可引起部份基因激活而最终发生癌变,本例患儿出生仅有5天,肝癌在宫内即存在,心肌转移则为癌细胞血行播散所致。我们认为患儿发病与母亲患慢性乙型肝炎有关,其发病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收稿:1998-09-24 修回:199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