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第22卷第3期
张岂凡 王锡山 王宽 陈峰 庞达 傅松滨
关键词:胃癌;端粒酶
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必要条件,端粒酶有成为恶性肿瘤标记物的趋势[1]。有文献报道,端粒酶与胃癌的侵袭、分化、预后有关[2],但也有一些报道不支持这种观点[3]。我们应用TRAP-ELISA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端粒酶作为胃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胃癌原发灶34例及正常切端组织20例,每例标本分为两份,一部分送病理镜检,另一部分液氮速冻后-80°保存。冻存组织于低温切片机中准备15μm厚的切片5~10片,冰裂解液中裂解30 min,4℃ 16 000 g/min离心30 min,提取上清液并测定其蛋白浓度(标准浓度1 μg/μl~50 μg/μl)。PCR仪中2μl提取液作用引物30 min后,按94℃30 s、50℃ 30 s、72℃ 90 s条件行32个循环扩增。取扩增产物5μl,进行以地高辛过氧化物酶为中介的ELISA反应程序。酶标仪检测终产物450 nm波长A值,690 nm波长作为参考,A值大于0.25者为阳性。胃癌组织经RNA酶作用后作为阴性对照,Hela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A值为计量资料,行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A值按阳性标准化分后所得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二、结果
胃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88.2%,正常切端组织阳性率为15.0%,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χ2=28.42,u=2.76)。胃癌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χ2=4.87,u=2.01),与组织分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χ2=4.34,u=2.17),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随着侵袭深度的增加,端粒酶活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χ2=3.826,P>0.05)。
三、讨论
本组胃癌阳性率为88.2%,与文献报道相符;但在20例胃正常组织中,有3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15.0%,高于文献报道。病理证实这3例切端组织中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本研究结果支持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胃癌的辅助方法的观点,但端粒酶活性与炎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有待探讨。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的正相关提示,术前活检标本若测得端粒酶活性高表达,则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比常规扩大,这可能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胃癌组织分化越差,端粒酶活性越高表达,提示端粒酶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TRAP-ELISA方法借助微量酶联免疫反应来检测端粒酶活性,具有快速、敏感、重复率高、可定量分析等优点,易被临床使用。本组计量统计和计数统计结果虽相符合,但随着样本规模的扩大,定量检测和定量分析可能更有利于揭示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张岂凡(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腹外科)
王锡山(15004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腹外科)
王宽(15004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腹外科)
庞达(15004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腹外科)
陈峰(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傅松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
参考文献
1,Shay JW, Wright wE.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uman cancer. Current Opin Oncol, 1996,8:66-71.
2,卫建平,张波,苑昕,等.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1999,26:60-61.
3,Ahn MJ, Noh YH, Lee YS, et al.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gastric cancer. Eur J Cancer, 1997,33:1309-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