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并克隆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科学时报》讯(记者潘锋 通讯员钱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日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陈良安、田庆、刘又宁等采用DD-PCR、RACE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了一个新的肺癌转移基因—LCMR1,该基因已经被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收录,并向全球公布。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表明我国近10年来的肺癌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长,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之首。尽管世界各国的医学研究人员数十年来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肺癌的疗效仍不十分理想,长期生存率不足20%。临床上虽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局部介入治疗等方法使肺癌的原发病灶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对肺癌的转移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手段与方案,这也成为绝大多数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该项目负责人陈良安教授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国虽然在肿瘤细胞的转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没有取得有实用价值的实质性突破。这主要是因为肿瘤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涉及到原发肿瘤组织上异质细胞亚群的选择,肿瘤细胞粘附和运动性、血管生成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而这些生物学行为都受特定基因调控。肿瘤转移发生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可概括为转移相关基因—转移表型—转移形成,其中转移相关基因是这一过程的起始部分,也是肿瘤转移发生、发展的核心。
据了解,由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持的这一有关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自1998年启动以来,先后历时4年多时间。这一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成功发现和克隆,对于从基因分子水平研究和分析肺癌转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阐明肺癌转移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学者对这一新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从基因水平上提高我国肿瘤转移的防治水平,为临床上肺癌的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寻找到新的“靶点”。
中国科学院网
20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