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热法对中医不同证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新中医 1999年第5期第31卷 临床研究
作者:徐伯平 胡丕丽 张 蓓 陈徐贤 黄国贤李连华 陈 勇 黄 芳 朱兰才 指导 黄火文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医科,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510060);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510060)
关键词:鼻咽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分型;养阴;清热;放射生物学;辐射耐受性
提 要 为探讨养阴清热法对中医不同证型的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对181例鼻咽癌进行放疗并配合中药治疗,观察放射剂量与原发病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法对各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增强效果,高低依次为:肺热型、痰凝型、瘀血阻络型、血瘀痰凝型。肺热型与其他3型比较,P值均<0.01。痰凝型与血瘀痰凝型比较,P<0.01。认为养阴清热法对肺热型鼻咽癌的放疗增敏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分型者,提示用中药对鼻咽癌作放疗增敏时,应按中医辨证分型制定治则和组方。
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作为治疗肿瘤放疗增敏剂已有报道[1~2],养阴清热药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了181例中医不同证型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服用养阴清热的中药,发现该类药对中医不同证型的鼻咽癌放射敏感性有不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观察病例为1992年10月~199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共181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8岁,最大71岁;病理分类中,低分化鳞癌172例,泡状核细胞癌7例,梭形细胞癌、未分化癌各1例。按鼻咽癌1992年分期法分[3]:Ⅰ期26例,Ⅱ期58例,Ⅲ期71例,Ⅳ期26例。
1.2 中医分型及临床特征 将所有病例按鼻咽癌中医分型法[4]分为4型:①肺热型(32例):症见涕血,鼻塞,口略干,头颈部无转移性淋巴结,无颅底骨质或颅神经受损征,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略数。②痰凝型(81例):症见颈部肿块(转移性淋巴结),不红不痛,耳堵鼻塞,但无颅底骨质或颅神经受损征,舌红、苔薄黄腻或厚腻,脉滑数。③瘀血阻络型(26例):症见头痛或有面部皮肤麻木,舌、目歪斜,视一为二等颅神经受损征,但颈部无转移性淋巴结,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点,脉弦或涩。④血瘀痰凝型(42例):同时见有瘀血阻络型与痰凝型的症状。
1.3 中医证型与T分期例数 因肺热型和瘀血阻络型均无可比较的转移性淋巴结,故仅对原发灶进行观察,原发灶T1、T2、T3、T4分期在各型组的例数分别为,肺热型组:2例、20例、8例、2例;痰凝型组:5例、6例、11例、2例;瘀血阻络型组;2例、4例、15例、6例;血瘀痰凝型组:1例、8例、17例、6例。间接鼻咽镜检查,各型原发灶侵占鼻咽区域的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放疗前原发灶侵占鼻咽区域情况[例(%)]
组 别 |
n |
≤2个壁 |
3~4个壁 |
>4个壁 |
肺热型(A) |
32 |
6(18.75) |
19(59.37) |
7(21.87) |
痰凝型(B) |
81 |
15(18.51) |
50(61.72) |
16(19.75) |
瘀血阻络型(C) |
26 |
5(19.23) |
16(61.53) |
5(19.23) |
血瘀痰凝型(D) |
42 |
9(21.42) |
24(57.14) |
9(21.42) |
A:Bχ2=0.07159 P=0.96484;A:Cχ2=0.06159 P=0.96968;
A:Dχ2=0.08194 P=0.95986;B:Cχ2=0.00817 P=0.99592
B:Dχ=0.25365 P=0.88089;C:Dχ2=0.12810 P=0.93778
各组比较,P值均>0.05,表明各组间均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放疗 全部病例均采用钴60为放射源作常规法外照射,即:2 GY/次/天。每周5次,总剂量66 GY~74 GY。
2.2 中药治疗 在放疗中,均配合养阴清热药物,处方:白花蛇舌草30 g,生地黄、玄参、麦冬、菊花、丹参、赤芍各15 g。每天1剂,水煎服,从放疗开始服至放疗结束。
2.3 观察方法 每周分别由中医科与放疗科的2名或以上的医师对原发灶及鼻咽形态检查1~2次,并对原发灶变化及放射剂量作记录。
3 结果
各组放疗结束时原发病灶残留情况及各组病灶全消者原发灶全消时的剂量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表2 各组放疗结束时原发病灶消退情况比较
组 别 |
n |
全消
例数 |
% |
残留
例数 |
% |
肺热型 |
32 |
32 |
100 |
0 |
0 |
痰凝型 |
81 |
72 |
92.12 |
8 |
9.88 |
瘀血阻络型 |
26 |
20 |
76.92 |
6 |
23.08※ |
血瘀痰凝型 |
42 |
34 |
80.95 |
8 |
19.05※ |
注:※为与肺热型组比较 P<0.05
表3 各组原发病灶全消者病灶全消时剂量比较(x±s)
组 别 |
全消例数 |
病灶全消时剂量(GY) |
肺热型 |
32 |
42.88±6.54★ △ |
痰凝型 |
73 |
49.23±9.07△ |
瘀血阻络型 |
20 |
52.10±10.29※ |
血瘀痰凝型 |
34 |
55.71±7.91 |
注:★为与痰凝型比较,P<0.01;△为与血瘀痰凝型比较,P<0.01;※为与肺热型比较,P<0.01。
表2和表3显示:瘀血阻络型和血瘀痰凝型在放疗结束时病灶全消率明显低于肺热型,而病灶全消退时所需要的放射剂量却明显高于肺热型,表明该类中药对肺热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增强效果,高于其他各型。
4 讨论
鼻咽癌在病理类型上,90%以上属低分化鳞癌,但其生物学行为却有所不同。按其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谢志光[5]将其分成颅神经型、颈淋巴结转移型、混合型。林代城则将其分为局限型、颅底浸润型、颈肿块型混合型。国内目前在用中药作放射增敏时,基本上是选用活血化瘀类药,并显示出不同的增敏效果[1~2,6]。本研究结果表明,养阴清热药对病理类型相同但中医证型不同的鼻咽癌,亦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中对肺热型的增敏效果明显高于血瘀痰凝型和瘀血阻络型。鼻咽癌放疗时,放射野可出现放射性水肿和炎症,因水肿和炎症压迫放射野的小血管,使肿瘤组织血中含氧量减少,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因而降低。资料表明,部分养阴清热类中药如菊花、生地黄、玄参等能减轻炎症水肿;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作用〔7~9〕,这可能是本研究所用的中药对鼻咽癌放疗增敏的机理所在。本研究各型鼻咽癌中虽大部分属低分化鳞癌(占95.03%),但增敏效果差异却较大,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理论认为,肺属上焦,肺热型属热邪犯肺之初,病位尚浅,且本方以养阴清热药为主,故放疗时祛邪较快;痰凝者为肺之热邪留驻不去,炼津成痰,病位较肺热者深,本方中无化痰药故增敏效果稍逊;瘀血阻络者为病邪深入血络,血络受损,瘀血停滞,本方中虽有丹参、赤芍,但其活血化瘀之功较弱,故增敏疗效欠佳;而血瘀痰凝者为痰浊与瘀血互相搏结,因痰性粘滞难去,故对此型增敏效果最低。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鼻咽癌放疗中使用中药作增敏剂时,应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中药,而不仅仅限于活血化瘀类药。
参考文献
[1] 蔡伟明,徐国镇,胡郁华,等.活血化瘀中药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随机分组188例远期疗效.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1(1)∶4~6
[2] 曹卡加,梁培根,潘国英.口服田七并用放射治疗鼻咽癌62例随机分组研究的远期疗效.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5(3):971
[3] 闵华庆.鼻咽癌新分期的研究.癌症,1992,11(4)∶290
[4] 李佩文.中西医临床肿瘤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581
[5] 李振权,潘启超,陈剑经.鼻咽癌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3.242~ 243
[6] 李伟雄,沈 瑜,谷铣之.764-1对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4,3(4)∶247~248
[7] 广东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88、152、153、180
[8]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50、67、68
[9] 骆和生,周岱翰.常用抗肿瘤中草药.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54
(修回日期:199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