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乳腺癌DNA倍性与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乳腺癌DNA倍性与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5卷 论著摘要

作者:贺兰湘 周济兰 杨峰

单位:贺兰湘 周济兰 杨峰(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流式细胞室,武汉 430079)

关键词:乳腺肿瘤;DNA;倍性;受体;雌激素;淋巴转移;流式细胞术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7.9;R39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83-01

  我们拟采用新鲜标本对乳腺癌的几个预后因素作前瞻性研究,以克服用石蜡包埋组织作回顾性研究时出现的图形分辨差、准确性相对较低的问题。本文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对100例乳腺癌进行DNA倍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DNA倍性的乳腺癌细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理资料 1996年12月~1998年7月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的新鲜手术标本100例,均经病理确诊。平均年龄43.3岁(28~6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7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小叶癌4例。

  1.2 标本制备 取1块约0.5 cm3的病灶组织(其余病灶组织送病检及雌激素受体测定),剪碎,100目铜网过滤,75%乙醇固定,4℃过夜,用DAPI(二氨基-2-苯基吲哚)染色DNA,300目尼龙网过滤后即可上机。

  1.3 FCM测定 PASIIIi流式细胞仪为德国PARTEC公司产品,以汞灯为激发光源,荧光信号通过435 nm波长的滤镜,DAPI产生的蓝色荧光信号被收集起来,经计算机处理(FLOW系统),即可得到所需的DNA直方图,用于DNA峰值计算,每份标本收集2万个细胞。

  1.4 雌激素受体分析(SABC法) 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的即用型产品,单克隆抗体,用微波修复抗原,DAB显色。

  1.5 资料分析 以同一乳房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参照计算DNA指数(DI)。DI为待测标本与参照标本的G1期峰值之比。DI在0.9~1.10之间为二倍体,在此范围之外的为异倍体;异倍体可分为如下几种:①高倍体(DI>1.10),②低倍体(DI<0.9),③多倍体:多个G1期峰,提示有多种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存在。两个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DNA倍性分析 100例乳腺癌中,二倍体占19%,异倍体占81%(高倍体2%,低倍体9%,多倍体70%),导管癌以多倍体和二倍体为主,分别占73.56%和20.69%,小叶癌以多倍体和低倍体为主,各占44.44%,见表1。

表1 乳腺癌DNA倍性分析

类型 二倍体 高倍体 低倍体 多倍体
导管癌 18(20.69%) 1(1.15%) 4(4.59%) 64(73.56%)
小叶癌 0 1(11.11%) 4(44.44%) 4(44.44%)
小叶癌合并 导管癌 1(25%) 0 1(25%) 2(50%)

  2.2 多倍体乳腺癌DNA直方图分析 70%的乳腺癌为多倍体,多倍体的峰型各异,具有3个G1峰者14例(20%),2个G1峰者56例(80%);含高倍体峰者61例(87.14%),含二倍体峰者48例(68.57%);二倍体G1峰所占比例低于异常G1峰者15例(21.43%)。

  2.3 淋巴结转移 按国际临床TNM分期,并经病检证实。二倍体的区域淋巴结阴性率(47.37%)高于异倍体(35.80%),N2期以上者异倍体占95%,二倍体占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表2 乳腺癌DNA倍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DNA倍性 N0(38例) N1(42例) N2及N2以上(20例)
二倍体 9(23.68%) 9(21.43%) 1(5%)
异倍体 29(76.32%) 33(78.57%) 19(95%)
2.4 雌激素受体分析 100例乳腺癌标本中有96例作了雌激素受体分析。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组的异倍体率分别为88.89%和80.4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乳腺癌DNA倍性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倍 体 ER表达结果
+ -
二倍体 17(19.54%) 1(11.19%)
异倍体 70(80.46%) 8(88.89%)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37.9;R39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83-01

  我们拟采用新鲜标本对乳腺癌的几个预后因素作前瞻性研究,以克服用石蜡包埋组织作回顾性研究时出现的图形分辨差、准确性相对较低的问题。本文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对100例乳腺癌进行DNA倍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DNA倍性的乳腺癌细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病理资料 1996年12月~1998年7月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的新鲜手术标本100例,均经病理确诊。平均年龄43.3岁(28~6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7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小叶癌4例。

  1.2 标本制备 取1块约0.5 cm3的病灶组织(其余病灶组织送病检及雌激素受体测定),剪碎,100目铜网过滤,75%乙醇固定,4℃过夜,用DAPI(二氨基-2-苯基吲哚)染色DNA,300目尼龙网过滤后即可上机。

  1.3 FCM测定 PASIIIi流式细胞仪为德国PARTEC公司产品,以汞灯为激发光源,荧光信号通过435 nm波长的滤镜,DAPI产生的蓝色荧光信号被收集起来,经计算机处理(FLOW系统),即可得到所需的DNA直方图,用于DNA峰值计算,每份标本收集2万个细胞。

  1.4 雌激素受体分析(SABC法) 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的即用型产品,单克隆抗体,用微波修复抗原,DAB显色。

  1.5 资料分析 以同一乳房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参照计算DNA指数(DI)。DI为待测标本与参照标本的G1期峰值之比。DI在0.9~1.10之间为二倍体,在此范围之外的为异倍体;异倍体可分为如下几种:①高倍体(DI>1.10),②低倍体(DI<0.9),③多倍体:多个G1期峰,提示有多种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存在。两个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DNA倍性分析 100例乳腺癌中,二倍体占19%,异倍体占81%(高倍体2%,低倍体9%,多倍体70%),导管癌以多倍体和二倍体为主,分别占73.56%和20.69%,小叶癌以多倍体和低倍体为主,各占44.44%,见表1。

表1 乳腺癌DNA倍性分析

类型 二倍体 高倍体 低倍体 多倍体
导管癌 18(20.69%) 1(1.15%) 4(4.59%) 64(73.56%)
小叶癌 0 1(11.11%) 4(44.44%) 4(44.44%)
小叶癌合并 导管癌 1(25%) 0 1(25%) 2(50%)

  2.2 多倍体乳腺癌DNA直方图分析 70%的乳腺癌为多倍体,多倍体的峰型各异,具有3个G1峰者14例(20%),2个G1峰者56例(80%);含高倍体峰者61例(87.14%),含二倍体峰者48例(68.57%);二倍体G1峰所占比例低于异常G1峰者15例(21.43%)。

  2.3 淋巴结转移 按国际临床TNM分期,并经病检证实。二倍体的区域淋巴结阴性率(47.37%)高于异倍体(35.80%),N2期以上者异倍体占95%,二倍体占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表2 乳腺癌DNA倍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DNA倍性 N0(38例) N1(42例) N2及N2以上(20例)
二倍体 9(23.68%) 9(21.43%) 1(5%)
异倍体 29(76.32%) 33(78.57%) 19(95%)

  2.4 雌激素受体分析 100例乳腺癌标本中有96例作了雌激素受体分析。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组的异倍体率分别为88.89%和80.4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乳腺癌DNA倍性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倍 体 ER表达结果
+ -
二倍体 17(19.54%) 1(11.19%)
异倍体 70(80.46%) 8(88.89%)

  3 讨论  乳腺癌的DNA倍性有何特征,DNA倍性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以及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联系,同一患者这3项预后指标是否一致目前少有报道。从本文结果看,乳腺癌的异倍体率高达81%,而且以多倍体为主,小叶癌和导管癌的倍体类型各异,多倍体的峰型也各不相同,含2种G1峰的占80%,含3个G1峰的占20%,这一现象可能是乳腺癌的异质性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也可能是不同患者疗效不同的原因之一。

  二倍体肿瘤未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多于异倍体肿瘤,而出现多个淋巴结转移者中异倍体肿瘤明显多于二倍体肿瘤。38例乳腺癌未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29例是异倍体,占76.32%,这是否是淋巴结阴性而预后仍然不好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100例乳癌中兼具3种“好”的预后指标者仅7例(淋巴结阴性、二倍体、雌激素受体阳性),兼具3种“坏”的预后指标者仅6例(淋巴结阳性、异倍体、雌激素受体阴性)。这些患者的预后究竟如何,还有待我们继续随访。

收稿日期:1998-09-02

修回日期:1998-11-1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关于乳腺癌病理学分型的建议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患者周期素D<sub>1</sub>及其激酶抑制蛋白p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sTNFRs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
·免疫荧光双标记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临床研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免疫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受体的水平及其意义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87表达及其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细胞的DNA定量研究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介导的白血病细胞系增殖信号传导的研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