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感冒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观察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观察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4期第6卷 短篇报道

作者:孙晓冬 茅露萍 倪莹菁 李燕婷 胡家瑜

单位:孙晓冬 李燕婷 胡家瑜(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031); 茅露萍 倪莹菁(上海市长宁区卫生防疫站,上海 2000335)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16X(2000)04-0237-02

  为了解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ACT-Hib,简称Hib疫苗)的安全性,特选定上海市长宁区两个街道的150名2月龄婴儿接种Hib疫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DPT),观察其安全性。

  1 疫苗 Hib疫苗由法国巴斯德-梅里厄-康纳公司提供,批号M0697-1(有效期至1999年6月)和G1159-1(有效期至1999年11月)。多糖含量10μg/0.5ml。DPT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0906-3、981010-5和990106-6。

  2 观察对象和方法 本次观察对象为1998年8月~1999年4月出生的儿童,其中女性70,男性80,均从2月龄开始接种,接种3针,间隔1个月。将150名儿童随机分为接种Ⅰ组、接种Ⅱ组和对照组,每组50。接种Ⅰ组同时接种Hib和DPT疫苗;接种Ⅱ组先接种Hib疫苗,间隔2周后再接种DPT;对照组仅接种DPT。

  注射部位为左、右侧臀大肌肌内注射,接种Ⅰ组儿童接种Hib疫苗时可与DPT同时在不同侧臀部注射。Hib和DPT疫苗的接种剂量均为0.5ml。

  所有接种儿童在接种前均测量体温无发热后方可接种,接种后由经过培训的医务员按接种当时及接种后6、24、48、72小时分别上门访视,测量体温,观察反应,并填写“Hib疫苗预防接种后副反应调查一览表”,如发现异常反应,还需进一步填写“Hib疫苗异常反应调查表”。反应判断标准参照《预防接种手册》执行。3 一般反应发生情况 一般反应的发生率接种Ⅰ组为14.00%,接种Ⅱ组为6.67%,对照组为5.33%。经统计学分析,接种Ⅰ组和接种Ⅱ组之间(χ2=5.66,P<0.05),接种Ⅰ组和对照组之间(χ2=8.21,P<0.05),一般反应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各组之间红肿、硬结的发生率和哭闹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一般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针

  次数

红肿

  硬结

哭闹 发热(℃) 合 计
37.1

  ~37.5

37.6

  ~38.5

≥38.6 针次
接种Ⅰ组 150 2 8 9 2 0 21 14.00
接种Ⅱ组 150 0 4 5 0 1 10 6.67
对照组  150 1 4 0 2 1 8 5.33
合计 450 3 16 14 4 2 39 8.67

表2 发热的发生情况

  观察 第1针 第2针 第3针 合 计
 针次
接种Ⅰ组 50 4 5 2 11 7.33
接种Ⅱ组 50 1 2 3 6 4.00
对照组  50 1 0 2 3 2.00

  接种Ⅰ、Ⅱ组:χ2=1.56,P>0.05; 接种Ⅱ组和对照组:χ2(校正)=0.46,P>0.05)。  由表2可见,接种Ⅰ组和对照组发热反应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3 发热的开始和持续时间

  注射后发热开始时间(h) 发热持续时间(h) 合计
<6 6~24 25~48 49~72 ≤24 25~48 49~72 >72
接种Ⅰ组 7 2 1 1 9 1 0 1 11
接种Ⅱ组 4 2 0 0 3 0 1 2 6
对照组 1 1 1 0 2 0 1 0 3
合计 12 5 2 1 14 1 2 3 20

  由表3可见,3个组中60%的发热(12/20)是在接种后6小时之内发生的,其中接种Ⅰ组为63.64%(7/11),接种Ⅱ组为66.67%(4/6),70%的发热(14/20)在24小时内消退。

  3 异常反应发生情况 在对照组有1次发生过敏性皮疹,而在接种Ⅰ组和接种Ⅱ组中各有1偶合上呼吸道感染。3组中无其它异常反应发生。

  4 讨论和分析 本次观察资料显示,接种Hib疫苗后未出现异常反应,接种Ⅰ、Ⅱ组合计一般反应发生率为10.33%(31/300针次)。在一般反应中以发热为主,哭闹、红肿、硬结发生率很低,且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热反应以低热为主,接种Ⅰ组发热率为7.33%(11/150),接种Ⅱ组为4%(6/150),对照组为2%(3/150)。同时接种两种疫苗有增加发热反应的可能。发热多开始于24小时以内,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综上所述,Hib疫苗是安全的,所引发的一般反应以低热为主。但仍有待做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和血清学观察,从而为在本市开展Hib结合疫苗的接种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作者简介:孙晓冬(1968-),男,上海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免疫预防的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00-01-18

  修回日期:2000-04-2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疫苗免疫的最近经验
焦点新闻
·表达CD7抗原的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以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为靶细胞比较研究CD3 AK与LA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小儿白血病N-ras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自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
·急性白血病MTS1/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