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艾滋专栏 > 预防艾滋病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艾滋病:世纪瘟疫

艾滋病:世纪瘟疫

  自从80年代初西方首次发现并报道艾滋病至今,类已经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与它顽强斗争的同时,也日益从各个层面更深地感觉着它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目前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达1950万,其中450万已经发展为艾滋病,100多万已经死亡。

  艾滋病在全球仍以每天超过6000受感染的速度蔓延着。

  目前亚洲地区已有35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亚洲已成为继非洲之后艾滋病的又一严重流行区。

  这一连串数字告诉我们,艾滋病已成为继核武器、环境污染、口爆炸等一系列问题后,类面临的又一新挑战。

  在艾滋病面前 ,恐惧、逃避都无济于事,唯有理性、道德与科学才是迎接挑战的最好武器。

  1980年6月,美国同性恋者盖尔坦被诊断患了卡波西肉瘤,他的两名同性恋伙伴也相继在3个月患上了这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医生们手足无措,只能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死去。也许,医学界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一种后来被称作“世纪瘟疫”的疾病已经在开始悄悄蔓延了。仅在两年后,欧美地区患这种疾病的就已多达1000余例。而学者们在经过研究后,也终于在1982年为这种疾病找到了名字——“获得性免疫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中国译为“艾滋病”。

  几乎任何一种疾病发病时,都存在一种被为“细菌”或“病毒”的微生物,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学名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研究表明,性接触传播、共用针头吸毒、医源性传播(污染的血液、不洁的医疗程器械)和母婴之间的传播是HIV的几种传播途径,而性交叉是HIV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主要方式。HIV通过上述几种途径进入健康体后,就会通过破坏体内的白血球来彻底破坏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在发病后无不形销骨立、遍体伤斑、惨状难睹。需要指出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中指HIV进入体后的带毒状态,后者则是发病状态。据统计,大多数感染者在感染HIV后多年内都没有任何症状,5~8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发病。

  就在类一步步地获得了有关艾滋病的这些宝贵知识时,艾滋病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了世界上的208个国家和地区。它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地区地吞噬着类的健康与生命。由于目前医学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疫苗可能治疗这种疾病,所以,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就领到了死亡通知书。

  今年9月的一天,意大利某城市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劫匪在被捕获后供称,他们是艾滋病患者,因为不堪忍受世的歧视与冷漠,才干出了抢劫银行这样的事情以作为报复。

  这可能说是反映目前艾滋病患者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同正常矛盾的一个典型例子。由于艾滋病的特殊病因,也由于一些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无知,几乎每个艾滋病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都还要忍受白眼和歧视,品尝孤独和冷漠。他们在生命中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帮助,最后凄惨地死去。所以有的出于恐惧从不去医院作检查,还有的在得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干脆隐瞒病情,继续与交往,结果又导致了更多悲剧的产生,而妇女和儿童又往往成为这些悲剧的主角。

  无情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天都有3000名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500名妇女死于艾滋病,而其中70%的都是正处于15~25岁之间,过去们总认为艾滋病是“同性恋男的疾病”,而实际上,妇女和儿童已成为艾滋病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了。

  估计到本世纪末,将有500万~1000万个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孩子来到间。这些婴儿一般活不过5年就会死去,而他们在不长的生旅程中,还往往会遭到家的遗弃。

  回顾类历史,我们会发现,给类带来过巨大威胁的决不仅仅是今天的艾滋病。十三四世纪的麻风病,十五六世纪的梅毒,十六七世纪的癌症……它们都曾使类感到恐慌,但艾滋病所引发的震荡却无疑是空前的。究其原因,这决不仅仅是因为艾滋病裹挟走了更多的地球的生命,也决不仅仅因为它给更多造成 身心上的伤害,恐怕还因为它紧密地关系到了我们类自身的生存,它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影响着每个民族的兴衰。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已波及世界五大洲。无论在哪个国家,一旦艾滋病流行,都有要增加大量医疗费用的开支。以美国为例,第一批一万名艾滋病病就消耗了1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而由于他们的早亡,使国家也遭受了高达47亿美元的损失。

  为艾滋病所付出的医疗费用更是早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沉重包袱。据统计,在1981~1991艾滋病蔓延的前10年里,全世界为其付出的直接费用高达24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一年的总耗资将达5000亿美元,届时,仅亚洲地区的花费就将达300亿~500亿美元。

  近十几年来艾滋病的蔓延,已经使得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近几十年来在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被严重吞噬的威胁,财力的巨大付出导致国力的衰退,使得他们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临巨大挑战。

  艾滋病还使得许多国家开始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的非洲某国,因为大批劳动力患艾滋病死亡,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咖啡豆无采摘,待耕土地无耕种的悲惨景象,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类似的情况在亚洲某些地区也同样存在。

  艾滋病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安定。1982年泰国发生政治动乱,其中艾滋病就是反对党攻击政府的一件武器。同样,1994年法国由于血污染而使几千感染艾滋病病毒,在群众的极度不满和抗议下,卫生部长被迫辞职,内阁一度发生危机。

  可见,艾滋病在对的生命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

  自1985年至今,国际社会已经连续召开了10次世界艾滋病大会,对艾滋病的研究、防治以及各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等进行了充分的磋商和探讨。同时,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在艾滋病防治与宣传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有的国家以采取行动早而受到瞩目。譬如美国政府早在80年代初里根当政时期,就成立了防治艾滋病总统委员会,并对新入伍的士兵、现职员和新雇员作出筛查艾滋病规定。198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旨在防治艾滋病传播的法案,给艾滋病研究提供了优先权。美国政府还每年拨款4亿美元用于全民预防艾滋病工作。

  还有的国家以重视程度高、宣传活动范围广而受到表扬。泰国政府就十分重视艾滋病问题,1991年专门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委员会,主席由政府总理亲自出任,委员会中的14名成员也都是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泰国政府认为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因而还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纳入了第七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预防艾滋病看作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此外,泰国政府还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第一位,对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士进行广泛宣传,并且重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利用他们广泛地深入到学校、酒吧、车站等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防治艾滋病的活动中,各国政府的防治规划也都强调对症下药,各有侧重。譬如巴基斯坦将预防重点放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上;意大利放在治疗毒品注射者上;英国放在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上;斯里兰卡则放在控制性传播疾病上。无论侧重点怎样,这些做法都有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在遏制艾滋病蔓延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里有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每一块碎石上都刻着一个因艾滋病死去的的名字,已经有1000多块了。他们都是西方各国文化艺术界的名,有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阿隆,美国著名演员安东尼·霍金,电影“凯撒奖”获得者、法国青年导演科拉……们称这条小路为“深思路”。

  那么,我们又该对艾滋病的蔓延作一些什么样的深思呢?为什么10余年来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仍不能抑制艾滋病蔓延的趋势?除了医药水平的制约外,我们类在这场与艾滋病进行的斗争中究竟有哪些教训?

  也许,沉痛的教训就在于一些对艾滋病所持的偏见与无知态度。据《远东经济周刊》介绍,有位印度到一家商店要了5种牌子的5个避孕套,结果遭到店员的嘲笑:“你一定已经儿孙满堂了吧?买这么多真不知道害臊!”这件事反映了许多对避孕套带有偏见,而且对性问题讳莫如深,没有科学的态度。所以专家指出,愚昧无知以及性知识的贫乏已经成为防治艾滋病的大敌。以印度为例,尽管有关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在多数的回避与拒绝教育面前,艾滋病仍势如破竹地蔓延开来,仅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已多达150万。

  也许,沉痛的教训就在于一些国家对艾滋病的视而不见、认识不足甚至否认。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东非某国。虽然该国口只有1600万,但由于政府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导致了艾滋病的大流行。目前,该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艾滋病发病国,到2010年,这个国家将有73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国家将丧失最主要的劳动力。同样,亚洲的泰国政府也因为在刚发现艾滋病时未予重视,致使从1984年的第一例病发展到了1995年的7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也许,沉痛的教训更在于们对性乱行为的默许和纵容。以美国为例,“性解放”被视为“权”的一部分,同性恋、性乱的泛滥,使得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渠道无法阻断,以致政府在治理艾滋病这种疾病时无可奈何,所以美国虽然早自里根时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但艾滋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艾滋病从它被发现算起至今,不过14个春秋,但它带给类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却已太多太多,它给们精神上造成的痛苦、给国家和民族留下的创伤,更是无法计算,而如果我们类在找不到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认清形势、洁身自好、从根本上对艾滋病进行防治,那么我们就只能说:正在吞噬类的是愚昧和无知,而不是艾滋病。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艾滋病:防患于未然
焦点新闻
·日本合成能抑制乳腺癌转移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化合物
·艾滋病排老三 法国人最怕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
·广州将查同性恋艾滋病,为期3年采用匿名方式
·专家指出中国应关注同性恋传播艾滋病问题
·男同性恋口交者易患艾滋病
·HIV成年患者腹泻和肠道感染的关系
·男性HIV感染者的哮喘发病率较高
·HIV患者髋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