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清神经、精神和心理三个不同的领域 神经科疾病对大多数人来说较复杂而神秘,且难以捉摸;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是将以精神错乱为症象的精神病称之为“神经病”。要知道,虽然神经精神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都是人的大脑,但是这三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正常的或病态的。大人与孩子一同不慎滑跌倒地,起立后孩子先看衣裤有否跌破,大人先看四周有无目击者,这是正常心理学。有人专好偷窃,但对偷来之物既不变卖也不使用或观赏,而只是束之高阁而自得其乐,这是偷窃狂,属于变态心理学。
精神病学研究思维内容与情感的病理现象。有人怀疑自己的家属参与某一阴谋集团对自己的迫害,经常在饮食中下慢性毒药,并在自己的衣服上安装了最先进的窃听器,这是精神分裂症的迫害妄想。某人的情绪呈现周期性交替的高涨与低落,而无法用任何环境因素来解释,这是属于精神科的躁狂抑郁症。
神经病学研究的是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各种躯体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表达与理解)和意识的障碍。
常见的神经症象有昏迷、抽搐、瘫痪、疼痛、麻木、头痛和眩晕等。不能理解他人的言语称为感觉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则是运动性失语,多见于中风病例。
要区分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轻重缓急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相对比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特别是脑部的疾病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对神经障碍应初步划分是属于中枢还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脊神经与颅神经都有各自分工包管的区域与职司,例如三叉神经管面部的感觉与下颌的运动,面神经管面部肌肉的运动,股外侧皮神经则管大腿外侧的表皮感觉。因此,凡是出现在身体某一比较局限范围内的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大都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症象。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与大脑病变引起的症状则往往同时累及肢体与躯干与头面部。例如两下肢瘫痪,下半身感觉障碍,伴大、小便障碍提示胸段脊髓病变;四肢瘫伴感觉障碍与大、小便障碍则提示颈段脊髓病变;面神经瘫痪伴同侧上、下肢偏瘫则反映大脑半球深部病变。此外,意识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发作,明显的精神症状等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不少人认为游移不定的“东痛西痛”是“神经痛”,这是错误的。神经痛有两个特征:
(1)疼痛的部位固定,符合某一周围神经的分布支配区域。
(2)疼痛为间歇阵发性(不是长时期持续不停的痛)。全身各处游走的疼痛大都属于风湿病。
虽然中枢性疾病一般比周围性疾病严重,但是周围神经肌肉疾病若累及呼吸、心脏、吞咽等功能,则也属于危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和重症肌无力,也应予以特别重视。
要分别刺激性危状与破坏性症状 身体某部位主观的疼痛症状属于刺激性症象,如果针刺该部位病人毫无痛感则是客观的痛觉消失,属于破坏性症象,要警惕的是如果刺激性症状转为破坏性症象往往提示进展性病变,特别是肿瘤。从剧烈疼痛转为主观的不痛,可能是治疗见效或病情缓解,但如果进一步转为客观的痛觉减退或痛觉消失,则首先要考虑肿瘤。如果一个叫闹不休的剧烈头痛病人变得不吵不闹,“安静”得很,不要盲目乐观认为是“病情好转”,倒要提防是病情恶化,病人可能已进入昏迷状态,急需抢救。
要分析病因 神经症状的分布仅反映病变所在的部位,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例如右侧偏瘫仅提示左大脑半球病变,可能是中风,也可能是脑炎或脑瘤。要确定疾病的性质须根据发病方式、病程演进的趋向来判断。发病隐袭,病程缓慢进展加重,提示肿瘤或退行性病变。急性发病,症状到达高峰后趋向平稳并出现好转恢复,则提示血管性疾病或炎症。病家对发病方式与病程演进过程的详细描述对医生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各种不同的疾病有各自不同的自然史。最严重的高血压性脑溢血,从发病至不治身死至少也能维持半小时左右,如果遇到病人突然倒地并立即死亡,应考虑心源性猝死,而不要因为病人过去有高血压病史而诊断为死于高血压性脑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