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一、护士的心理品质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兹列出如下十条:

1.高尚的道德和真挚的同情心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就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忧而忧,以病人的乐而乐,形成真挚的同情心。

2.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对从病人身上获取直观资料,判断病人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敏锐的观察力,不仅可以从病人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情况获取病人的信息,而且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呻呤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病人的疾苦和需要。

3.准确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等。诚然,护士对这四种记忆品质都是应当加强培养的,但按职业性质的要求而言,更要具备记忆准确性。这是因为:第一,护士应当严格执行医嘱,打针、发药、查体温、数脉搏等。每项任务都必须数量化,而且数量要求准确。如果一旦记忆不准确,数量出差错,轻则贻误病情,重则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第二,护士面对许多病人,病人又是经常变动的,病情又是不断变化的,护理计划也在不断地改变,用药品种和数量也在经常地改变,如果一旦相互混淆,前后泛化,也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护士要做到准确安全的护理,减少差错和避免差错,非下功夫培养记忆的准确性不可。

4.思维的独立性过去那种护士只是执行医嘱,打针、送药,无须独立思考是错误的。国外的护理专家认为,现代护理的独立功能占70%左右,而依赖功能只有30%左右。因为护理工作对象是互不相同的病人,每个病人的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虽然医嘱是医生思维的结果,一般说来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应当坚决执行。但是,认识落后于存在,这也是经常发生的客观事实。护士如果象“机器人”那样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也同样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或事故。再说,人的思维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尤其是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更如此。所以,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并不把医生的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先按医生的思路去思考,再在病程的动态变化之中发现问题,运用求异思维方式去独立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前所推行的责任制护理,要求充分发挥护理独立功能,要求对每个病人作出准确的护理诊断,拟订全面的护理计划。所以,更要求护士具备思维的独立性。临床上那些经常给医疗、护理上“堵漏洞”的好护士,大都是具有独立思维品质的人。

5.“注意”的灵活性护士工作头绪繁杂,病人的病情又变化多端,所以这项工作要求护士应当具备“注意”的全部优秀品质。因为只有具备“注意”的稳定性,才能使护士沉着稳重,为病人长时间地做某项处置;只有具备了“注意”的广阔性(即注意广度),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自己繁杂的工作内容“尽收眼底”、心中有数;只有具备了“注意”集中性,才能聚精会神做某项护理工作(如摆药或某项精细处置)而不被其它信息干扰而分心;也只有“注意”分配的能力好,才能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整体”的护理。在上述“注意”的优良品质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注意”的灵活性。因为护理工作头绪多,紧急情况多,意外事情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要做到每一项工作之间清清楚楚,准确无误和互不干扰,靠的就是“注意”的高度灵活性。

6.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这是每个护士都应当意识到的。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和举止,不仅能够调节病房或治疗环境的气氛,而且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另外,人人都会受挫折,人人都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护士工作也在所难免。这更要求护士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加强调节控制的能力,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激情含而不露,以保持病房或治疗环境愉快情绪的稳定性。

7.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比较稳固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护士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对病人诚恳、正直、热情、有礼、匀于助人等;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等;对自己来说,应当是开朗而又稳重、自尊而又大方、自爱而又自强等。

8.美好的语言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物质外壳,要想做到语言美,首先要心灵美。但这还不够,因为语言的表达是一个技巧,是一项艺术,必须认真学习,加强锻炼才能做到。谈话要态度自然、有礼貌、不高声叫喊,不命令式地直呼姓名和床号,与病人交谈时,一般少用病人不大懂的医学专门术语。

9.娴熟的技术对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有条有理,这不仅使人获得安全感,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二要准,即动作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办事,操作起来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时间常和生命联结在一起。娴熟的技术往往能赢来安全,救得生命。

10.人际关系好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给予;而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交往,只有无私的给予而别无他求。对护士来说,他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因为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也比医生多,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的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士与病人之间人际关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助于医疗护理计划的顺利执行;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搞得好,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情况,并可发挥家属的积极性。医院与家庭结合起来,为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好,就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有人认为,护士职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护士与他周围人的相处能力。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二、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

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并在实践中刻苦磨练慢慢发展和培养起来的。

1.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具有优良心理品质,就必须首先树立起热爱护理事业,并为护理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只有这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懂得为什么工作和应当怎样工作,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主动自觉地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第二,只有树立起这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把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想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基于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自觉地注意使自己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病人的需要。第三,只有树立起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对搞好护理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愉快积极地工作,还能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乐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力求把工作做昨精益求精。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良好的优良心理品质。所以,除了学习心理学外,还应当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和医务道德修养等有关知识。例如,“高尚的道德感、真挚的同情心”这一优良心理品质,严格说来它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但情感问题又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加强实践锻炼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为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实践一定要自觉。这是指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心理品质,即把实践视为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好机会和好场所。不然,终日忙忙碌碌,心中无数,即使参加实践,进步也不快。

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评价,与过去比,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与同志比,学人之长,避人之短;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比,巩固成绩,克服不足。评价时还要和前面讲的十种优良心理品质比,因为这是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的奋斗目标。

第三,自觉而又严格地遵守为做好护理工作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力争把它变成自己习惯化了的行为。这本身也正是对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