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正文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中医属“眩晕”、“头痛”、“肝阳上亢”范围。

 

主症

血压升高。凡舒张压超过12kpa(不包括12kpa)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血压升高;如舒张压不超过12kpa,按年龄收缩压超过以下标准,则列为血压升高:

39岁以下>18.7kpa

40岁~49岁>20kpa50岁~59岁>21.3kpa

60岁以上>22.7kpa

凡两次非同日血压升高,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高血压后的高血压患者,即可诊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除血压升高外,主证为眩晕、头痛、失眠、脉弦、舌苔薄黄或厚黄。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精神因素、肥胖、高龄、高血脂、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大脑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所引起,与心、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

1.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劳伤心神,情志不和,郁怒伤肝,郁久化火,耗损肝阴,致使肝阳上亢。

2.过食膏粱厚味。嗜食肥甘,饮酒过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塞经络,可发为本病。

3.虚损内伤。劳伤过度,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可致肝阳偏亢。

4.疾病日久,阴损及阳,阳气虚衰致阴阳俱虚,则见心肾阳虚之证;若肝阳暴亢,肝风内动则见肢麻痹,手脚不灵,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若阳亢风动,血随气逆,夹痰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则中风昏厥之症。

 

辨证施治

本病临床所见,多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初起多实,日久多虚。必须按病的新久,体质虚实,证候的标本,逐一分清。常见类型有心肝阳盛、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阴阳俱虚,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1.心肝阳盛(见于高血压第1期)

主证:头晕头痛、目眩面赤、心悸、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或安静时无症状,每因精神紧张或恼怒而使血压升高、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有力或弦滑。

治法:平肝潜阳,养心安神。

选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药物:天麻6g、钩藤15g、石决明25g、野菊花15g、黄芩9g、牛膝10g、杜仲15g、益母草30g、夜交藤15g、白芍10g、茯神15g。

2.肝肾阴虚(见于高血压第Ⅱ期)

主证: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酸腿软、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烦躁易怒,甚至四肢麻木,肌肉跳动,或耳鸣遗精、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

治法:滋养肝肾,佐以镇潜。

选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药物:杞子10g、野菊花15g、生地15g、山萸肉10g、淮山15g、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0g、石决明30g、钩藤15g、夏枯草15g。

加减: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合欢皮15g;心悸加茯神、柏子仁各15g。

3.肝风内动(见于高血压危象)

主证:眩晕欲仆,耳鸣如蝉,肢麻震颤,心悸失眠,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熄风潜阳,滋水平肝。

选方: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赭石30g、怀牛膝15g、生龟板15g、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2g、生麦芽30g、茵陈15g、甘草5g。

加减:失眠者加丹参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

4.阴阳俱虚(见于高血压第Ⅲ期)

主证: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视物模糊,耳鸣,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数,遗精阳萎;重者头痛剧而持久,伴呕恶或水肿,喘息汗出,口干食减,舌质暗,苔少或无苔,脉沉弦或细数,尺脉弱。

治法:滋阴补阳。

选方: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生地15g、淮山15g、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0g、萸肉10g、肉桂末1.5g(冲)、钩藤、杜仲、淫羊藿各10g。

加减:心悸气短加五味子9g、磁石25g、党参15g、;浮肿加车前子9g、黄芪15g、白术10g;夜尿多加黄芪15g、覆盆子10g、金樱子10g;阴虚火旺去肉桂知母黄柏各10g;肝风内动去肉桂加天麻10g、钩藤15g、川贝10g、槐花10g。

5.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主证:头目眩晕,疲乏无力,活动即汗出,不耐劳乏,食少,便溏或先干后溏,大便次数增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大无力。

治法:补气升阳。

选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陈皮5g、升麻5g、柴胡10g、当归15g、炙甘草5g。

 

康复调理

患者应控制情绪,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饮食不可多进食盐;以淡食及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为佳,康复体育疗法是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治疗,以太极拳、气功、步行、体操为宜。

气功治疗高血压病有肯定的效果,以练松静气功较好,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其它如按时作息,远房事亦至关重要,同时,要定期测量血压,以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饮食调治

高血压病人注意少食容易产生胀气的食品,如白薯、干豆等,忌饮浓茶,忌辛辣刺激,忌烟酒,可用下列膳食调治。

1.菊花乌龙茶

菊花10g、乌龙茶3g。上二味,滚水冲泡,不拘时间,代茶饮用。

本茶有清肝明目作用,适用高血压的心肝阳盛型而有头目眩晕症表现之患者。

2.夏枯草煲猪肉

夏枯草20g、瘦猪肉50g、酱油、糖、醋适量。将猪肉切薄片,与夏枯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煲汤。将熟,加入酱油、糖、醋等调料。可作为中、晚餐菜肴食用。

功用与适应症同上。

3.天麻猪脑羹

猪脑1个、天麻10g、食盐少许。将猪脑,天麻加水用文火共炖1小时,熬成稠厚羹汤,除去药渣,加入食盐调匀,一日内分顿,连脑带汤同食。

本品有补精益髓,平肝熄风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有头目晕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诸症的表现。

4.苁蓉羊肾粥

肉苁蓉15g(酒洗)、羊肾1具(去脂膜细切)、羚羊角粉1g(或用山羊角屑30g代)、灵磁石20g、粳米50g。先煎苁蓉、羚羊角、磁石,去渣取汁,后入羊肾,粳米煮粥,空腹任意食用。

功用及适应症同上。

5.人参胡桃煎

党参30g(或人参3g)、胡桃肉15g、冰糖适量。煎汤服。

功用补中益气,温肾壮阳,适用于肾脾两虚,中气不足的高血压患者。

6.黄精蒸鸡

黄精30g、党参30g、怀山药30g、仔母鸡1只(500~1000g左右)、生姜、葱、川椒、食盐、味精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姜、葱等调料,再将洗净切好的黄精党参、淮山药放入,上笼蒸3小时即可食用。空腹食之。

本品有益气补虚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型高血压患者食用。

7.猪肾羹

猪腰子1对、骨碎补10g、食盐、料酒、调料少许。将猪腰子去筋膜臊腺,切块划割细花,同骨碎补放锅内,加水适量,煮到熟烂,稍加食盐调料,分顿食用,连吃数日。

功能温补脾肾,适用于肾阳虚型之高血压患者。

8.菟丝子山药汤圆

山药150g洗净、菟丝子30g、白糖150g、胡椒粉少许、糯米水磨粉250g。将生山药蒸熟,剥去皮,放在大碗中,加白糖、胡椒粉少许,以勺压拌调匀成泥馅备用。糯米粉调水适量,揉拌成软料,再与山药馅包成汤圆,菟丝子煎水去渣,加水煮汤圆。可做早餐主食,每次服100g。

本品有补益脾肾之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的高血压患者,表现脾虚食少,遗精尿频,肢冷阳萎等症。

9.芹菜粥

芹菜连根120g左右,洗净切碎,同粳米250g煮粥,温热服食,可供早晚餐之用。

适用于高血压病、肝火盛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有清肝热之功。

10.洋葱茶

洋葱大的10只,小的15只,切细后放于茶壶,加入八分水用火煮,沸腾后用弱火煨,煎到水只剩下一半为止,每天代茶喝1~3杯。两顿饭中喝最有效。

适用于高血压,头晕,肩胛酸痛。特别是有食积,脾湿的病人尤为合适。

11.海蜇马蹄汤

海蜇头60g,漂洗去咸味,同马蹄(荸荠)等量,煮汤服。

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口渴,便秘。有痰热者佳。

12.葛根粉粥

先将新葛根洗净切片,经水磨石澄取淀粉,晒干备用。每次以葛根粉30g,粳米100g,煮粥。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人糖尿病,有降血压清热生津止渴之功。

13.胡萝卜粥

新鲜胡萝卜适量,切碎,同粳米250g煮粥。

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有脾虚而消化不良者。常服有延年益寿之功。

14.菊花

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亦可置通风处阴干,然后磨粉备用。每次用10~15g泡茶饮用即可。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火头痛,眩晕目暗,风热目赤。有散风热,清肝火之功。

 

防治要点

1.高血压病以阴虚阳亢者最为多见,阳亢为标、阴虚为本,标证用药易于见效,治本却须较长时间缓图。同时,不可徒恃药物,还须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或气功,保持心境愉快开朗,按时作息,饮食有节,从多方面来进行调摄。

2.高血压病而见气虚症状者亦颇为常见,不可套用滋阴潜阳的方法,以益气升清为主,往往可改善症状,血压亦随之降低。

3.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患者,有脑出血的危险,宜加注意。

若有肢麻,瞬间意识不清,语言蹇塞等中风先兆症状者,应及时治疗,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