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指凡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 经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不包括经阴道切开子宫颈或者子宫下段分娩者。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 剖宫产率仅为5%~10%, 20世纪80年代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 大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 少数医院已超过60%, 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1]。剖宫产患者由于术前禁食、术中应用麻醉药、手术及疼痛刺激、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术后活动受限等原因易发生腹胀, 影响肛门排气。如何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率, 促进患者肛门早排气、早恢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将外治法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 影响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相关因素
1.1 西医研究
(1) 电解质紊乱剖宫产患者由于术前、术后禁食, 静脉营养时大量应用不含钾的液体或补钾不足, 手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等, 均可引起钾摄入减少或钾重新分布, 术后24h内普遍存在低血钾症状。低钾血症时, 肌肉兴奋性降低, 使胃肠道蠕动减慢, 所以血钾浓度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密切的关系[2]。
(2) 麻醉药物因素麻醉药物对于剖宫产术后腹胀各有利弊, 如术中使用芬太尼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胃肠道平滑肌与括约肌的张力, 减少推进性活动, 但其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 会抑制肠管的收缩, 导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蠕动恢复时间延迟[3]。
(3) 激素水平刘海燕等[4]认为妊娠期孕激素水平较高, 会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抑制胃肠蠕动。杨京晶等[5]认为孕妇孕激素水平较高, 肠蠕动减弱。剖宫产术后激素水平下降缓慢, 孕激素水平仍较高, 胃肠蠕动缓慢, 影响肛门排气。
(4) 护理不当侯春芳[6]研究发现术后卧床活动减少, 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内存在过量气体 (与术后频繁讲话咽入大量气体后不宜被肠黏膜吸收而加重腹胀有关) ;积食积粪 (剖宫产术前不灌肠致食物残渣积聚) ;胃肠功能紊乱 (术前禁食及术后禁食6h所致) 等因素均可导致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延迟的发生。
1.2 中医研究
中医很早就有关于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金匮要略》中记载:“新产妇人有三病, 一者病痉, 二者病郁冒, 三者大便难。”[7]大便难即是指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困难。王素利等[8]认为剖宫产后肠梗阻属于“腹胀”“肠结”的范畴, 术后正气受损, 湿热邪毒乘虚而入, 导致热结阴亏、腑实肠结。剖宫产术后伤气伤血, 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生理机能不能协调, 气血双亏, 运行不畅, 通降失常, 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和气化遭到破坏, 故发腹胀。剖宫产术后患者常以气血虚为本, 以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为标[9]。因此, 本病病位在于脾胃, 病性为虚实夹杂, 病机为脾胃虚弱、腑气不通。
2 西医治疗
侯春芳[6]将30例剖宫产患者采用开塞露于术后6h纳肛, 对比发现剖宫产术后应用开塞露可明显缩短产妇术后排气、排尿、排便、下床时间, 促进子宫收缩, 降低宫底高度, 促进产妇机体产后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李一南[10]将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 分别采用中药排气汤法、乳果糖法、开塞露联合温水足浴法, 对比发现开塞露联合温水足浴法有利于产妇排气, 能够缩短排气、排便时间, 满意度高, 可作为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首选方案。
3 中医治疗
3.1 针灸疗法
(1) 温灸法陈媚媚等[11]将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整肠散贴敷脐部, 观察组在整肠散基础上联用艾箱灸, 结果发现艾箱灸联合整肠散贴敷能够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情况, 缩短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 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扶正祛邪,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整体康复, 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王慧丹[12]将72例首次行剖宫产的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给予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百笑灸温灸足三里穴。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明显减轻, 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缩短。
(2) 穴位注射崔张霞[13]将192例剖宫产术后肠胀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予以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腹部按摩、下床活动、开塞露灌肠) 。结论为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剖宫产术后肠胀气优于常规治疗。
(3) 穴位贴敷曾敏[14]对41例剖宫产术后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结果提示观察组在临床指标、腹胀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 在泌乳功能、产妇舒适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谭昕[15]将15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厚朴粉足三里穴位敷贴, 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比发现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提示厚朴粉足三里穴位敷贴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4) 耳穴贴压肖余[16]将2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采用耳穴埋籽治疗配合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术后常规治疗, 发现耳穴埋籽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 肛门提早排气排便效果明显, 同时操作简便, 经济安全, 能显著提高剖宫产术后母婴生活质量。
(5)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热敷李媛媛[17]发现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热敷较单纯穴位注射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减轻产妇腹胀发生方面效果显著。
3.2 推拿疗法
(1) 腹部按摩银萍[18]将6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产妇除常规护理外于麻醉后4h给予腹部按摩,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 提示腹部按摩能促进剖宫产产妇尽早通气。郑婵等[19]将观察组77例剖宫产术后患者 (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按揉) 和对照组77例 (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 进行对比, 分析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情况。证明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按揉相比单纯的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有利于减少剖宫产产妇肠胀气的发生, 提高产妇肛门早期排气效果, 对母乳喂养和提前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 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钟敏林[20]将106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处理和腹部按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产妇恢复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效果显著。
3.3 中药热敷
谢梦姣等[21]把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中药热奄包热敷配合可见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后实施可见光治疗。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张贵清等[22]将剖宫产术后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 于术后2h采用吴茱萸加小茴香热熨脐部神阙穴。对比发现治疗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3.4 中药足浴
刘爱民等[23]将1 116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术后当日用浸足1号温热水足浴 (浸足1号协定方由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益母草、大血藤、苦参、黄柏、川芎、大黄、艾叶、苍术、红花组成) , 并按摩足底和足三里穴位, 对照组术后当日给予温热水浴, 并按摩足底和足三里穴位。对比发现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肖霞等[24]将18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 分别为云香精联合温水足浴组、温水足浴组、不采取手法治疗组, 对比发现云香精联合温水足浴能快速、有效地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
4 讨论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患者具有胃肠道吸收差、胃肠功能紊乱的病理特点, 内服中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多种外治法疗效确切, 操作简便, 无毒副作用, 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外治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本, 以内治之理为依据, 辨证施治, 给药途径较西医外治法多样, 避免了西医外治法肛塞纳药的痛苦。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目前的评价指标多集中在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自拟标准, 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深入的研究评价; (2) 外治法方式种类繁多, 缺乏规范化; (3)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症状改善等疗效的观察, 缺乏研究机制; (4) 文献中的治疗多采用单一疗法, 能否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多种疗法, 发挥综合治疗效果, 进一步提高疗效, 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 值得进一步研究。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高丽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