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女,62岁,2004年1月5日初诊。
主诉 左乳癌术后半年,淋巴结转移:10/13,化疗7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表阿霉素。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脂肪肝。刻诊:自诉气短乏力,精神欠佳,纳不香,眠不实,左胸部时有疼痛,大便调,舌质淡红,体胖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小弦。
辨治要点 老年女性,气血衰颓,加之手术与化疗,气血耗伤,脾胃虚弱,中气亏虚,兼有肝经郁热。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养血、清解郁热、软坚散结,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
处方 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生黄芪30克,葛根15克,龙眼肉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30克,广木香10克,炒枣仁30克,生龙牡各15克,炮山甲10克,山慈姑10克,莪术10克,绿萼梅10克,夏枯草15克,合欢皮30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焦楂榔各1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同时服用中成药“西黄解毒胶囊”,每次0.5克,每日3次。
方义 方中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生黄芪甘温益脾气;龙眼肉、远志、当归、炒枣仁、鸡血藤,濡养心血;葛根之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而生津液;木香气香燥,醒脾疏解郁滞;生龙牡、山慈姑、炮山甲、莪术,软坚散结,消瘤;绿萼梅、夏枯草、合欢皮,疏肝解郁安神;鸡内金、生麦芽、焦楂榔,疏导气血,开胃消积;炙甘草扶中、调和诸药。
2004年3月10日复诊 近期复查,血象正常,子宫肌瘤缩小。自诉服药2月余,气短乏力症状明显改善,纳食增加,睡眠好转。有时感头晕,舌质淡红,体略胖,苔黄,脉弦细。中气来复,肝经郁热反显,拟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化裁,以疏肝健脾解郁。
处方 丹皮10克,炒山栀10克,炒柴胡1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土茯苓30克,绿萼梅10克,佛手15克,生龙牡各15克,炮山甲10克,山慈姑10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30克,炒草决明10克,荷叶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坚持门诊定期调方治疗。
2007年10月24日复诊 左乳癌术后4年6个月,纳可,眠可,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沉细,肝经郁热见退。肿瘤乃顽疾,拟以平调气血、磨积消瘤为法,以缓图之。
处方 太子参15克,生黄芪30克,沙参15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炒枣仁30克,炒柏子仁3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生山楂10克,炒草决明10克,荷叶10克,炮山甲10克,浙贝母10克,草河车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之后,以上方为基础方,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一直坚持服药,情况良好。
2008年12月17日末诊 左乳癌术后5年6个月,纳可,眠可,晨起咳少量白痰,二便调,舌淡红,苔黄略腻。
处方 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生薏仁15克,姜半夏10克,生黄芪30克,山药20克,土茯苓3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桑寄生15克,川断15克,牛膝10克,海风藤10克,浙贝母10克,焦山楂10克,荷叶10克,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日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按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淋巴结转移:10/13,虽经手术、化疗,然而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然而经过孙桂芝的精心诊治,术后5年余,患者情况一直良好。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多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关系密切,而且常常相兼存在。本例患者初诊时,由于年老体衰,加之手术、化疗损伤,以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较为明显,先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健脾胃、养气血、扶正气;待中气渐复,肝郁之象渐显,又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疏肝健脾;之后肝郁之象渐去,则以平调气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之法缓图之。治疗过程既全面兼顾,又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选方精当、遣药考究颇堪效法。(王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