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腹泻
1 辨证分型之一 血虚脾湿,运化失常。
症状:经行则大便鸭溏,腹胀冷痛,纳差,神疲。脉滑或弱缓,舌红或淡红,苔白或白腻。
治则:健脾益气,和调气血,增强运化。
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米炒党参15 g,焦白术12 g,茯苓15 g,砂仁10 g,炙香附10 g,炒白扁豆12 g,陈皮10 g,台乌药10 g,炒陈仓米12 g,甘草5 g。
2 辨证分型之二 血虚肝郁,肝气下迫,木土不和,气机不运。
症状:经行则腹胀、腹痛,少腹急坠,大便稀溏,行而不畅,矢气,嗳气,神疲,纳差。脉细弦或弦滑,舌红润,苔薄。治则:理气疏肝,调和气血,扶土疏木。
方选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味。药用:炒柴胡10 g,炒白芍10 g,枳壳6 g,防风10 g,白术12 g,陈皮10 g,炙香附10 g,台乌药10 g,生姜2片,小枣9枚,甘草5 g。
经行腹泻诊治要点:其一,中医传统认识“经行腹泻从脾治”,但从临床所见以肝脾两脏失调为主,其中尤以肝失和调,木土不和,气机下迫一证居多。这与妇女经期血偏虚,肝偏旺,木气盛,易于侮土犯胃,影响运化,所以治疗上仍当以调和气血肝脾为主。其二,经期腹泻,虽有便溏腹泻里急等症,但四诊所见并无湿热积滞,结合化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无异常,故在辨证治疗上应与一般的泄泻下利区别。
6.经行淋症
本病是指部分妇女行经之际,有规律地出现尿频,短少涩痛,尿道不适,急坠下迫,并伴有腰酸,少腹胀坠作痛等。化验检查多属正常,而症状明显,反复发作。
此属气淋之类也。因行经之际,营血下注于血海少腹,此时气随血降,聚于下焦,若升降失于常衡,则气血壅滞冲任,膀胱气化不行,而出现多种症状。此类病症,脉多弦细而无滑数,舌红润或粉润而无黄腻湿热之象,并可配合化验检查。治疗方面以调理气血冲任为要。经验方:炒柴胡10 g,杭白芍10 g,炙香附10 g,台乌药10 g,当归15 g,桑寄生15 g,白术10 g,猪鬃草(铁线蕨)10 g,淡竹叶6 g,灯芯草3 g,甘草5 g。若绵延日久,且有头昏、目花耳鸣、腰酸、肢软等表现者,加服金匮肾气丸。
7.结语
经期杂病,无论感冒、头痛、腹泻、作淋、吐衄等均有其明显的临床特点,应与内科诸病相鉴别。
经期诸杂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营卫气血脏腑、冲任失调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而不能妄用清、散、利、泻治法,纵有兼挟亦当勿忘养血和营之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