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高建忠教授抄方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5-10
  笔者有幸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建忠教授抄方学习。高建忠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现整理他治疗发热案一例,以飨读者。
 
  王某,女,6岁。2016年6月14日初诊。患儿发热伴咽痛、口内生疮、口周糜烂、渗液5天。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腻,脉细数。为气机失调、湿热郁遏。湿热之邪,侵犯上焦,生为疮疡,患处糜烂渗液;气机被郁,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发热。当调畅气机、清热利湿,方用升降散化裁。
 
  处方 僵蚕9克,蝉蜕9克,连翘9克,滑石12克,甘草2克,淡竹叶3克,紫苏叶6克,焦山楂20克,牛蒡子12克。2剂(颗粒剂,下同),温水冲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16年6月16日二诊 药后热退,咽部及口疮疼痛明显减轻,可正常饮食。口周创面干燥结痂,无渗液。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缓。高建忠老师认为此诊治疗应着眼于宣畅气机、清化热毒余邪、兼顾脾运。
 
  处方 僵蚕6克,蝉蜕6克,连翘12克,淡竹叶3克,牛蒡子9克,防风1克,蒲公英9克,焦山楂12克,炒鸡内金12克,甘草3克。7剂(用法同上)。后该患儿因它病就诊,得知二诊药后疮面逐渐愈合,故未来复诊,自行停药。
 
  体会 升降散原方组成为:僵蚕、蝉蜕、大黄、姜黄。僵蚕、蝉蜕升清阳;姜黄、大黄降浊阴。但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认识不同,有谓性温(《本草拾遗》《中国药典》),有谓性寒(《唐本草》《本经》),所以老师常去而不用。据老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大黄伤脾有使舌苔转腻之弊,故在一诊方中用大剂焦山楂、牛蒡子取保和丸之意,增强中焦脾运,以替代大黄降浊阴之功。加入清热发散的连翘、淡竹叶、紫苏叶,调畅三焦气机出入;甘草调和诸药,加入滑石取其剽悍滑利,清热利湿又不伤津液,与甘草合而为六一散,使湿热从小便去。对比前后二诊处方,一诊侧重于恢复气机升降出入兼以清利湿热,以达退热目的。二诊在宣畅气机的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之品,针对疮疡的愈合,同时兼顾脾胃运化,以防“食复”。前后二诊均注重调畅气机与中焦脾运,在祛邪的同时保持中焦通畅,所以取效甚捷。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