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10-28

  “泻南补北”法,源出《难经·七十五难》,它以“虚则补其毌,实则泻其子”的整体观法则,广泛而灵活的指导中医各科临床,这种理论和方法,近年来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满意。

  治疗方法:按《难经·七十五难》所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进行治疗。

  泻南取穴:行间,从太冲穴进针,透达本穴,先补后泻;大陵,向上逆经透向內关穴,泻法。

  补北取穴:曲泉、太溪透昆仑、复溜,均用补法。

  辅助取穴:曲池、丰隆,先补后泻。

  病情较重者,每日针治1次,一般者均可间日1次,2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可连续针治2~3个疗程。

  病案:

  李某,男,58岁,公司职员,2008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头胀且痛10余年,半年来有加重感。

  刻诊:头胀且痛,夜间加重,眩晕,视物不清,耳鸣重听,胸闷心悸,背部发凉,恶心欲吐,口舌干涩,体倦肢软,行路不稳,常因头昏而跌倒,上症时重时轻,每遇情志不遂而症状加重。既往有慢性肝病史。

  检查:体丰神呆,颜面潮红,语言高昂,脉弦数,舌质赤,苔白干,下肢浮肿,血压190/110mHg,脑血流图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减弱。

  印象:头痛、眩晕证(Ⅱ期高血压病)。

  辨证论治:情志不和,肝气郁结,木失疏泄,郁久化火,火盛阴伤,肾水亏于下,不能滋养肝木,肝阳亢于上,逆扰清空,标实甚过本虚,急宜治标,标本兼顾,泻南补北并用而重在泻南。

  取穴与效果:按上法针行间、大陵、曲泉、太溪、复溜、曲池、丰隆加中渚、阳陵泉,每日针治1次。施术20次后,诸症悉平,血压稳定在150/90mHg左右,脑血流图复查大致正常。随访6个月血压稳定如上,精神较适。

  按: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眩晕、头风、中风范畴。《素问·至真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而鸣”的记载。本病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实下虛,且肥人气虚多湿,气不布津,火灼为痰,闭阻经隧,清空不利。肝阴虚当补肾水,肝阳亢需泻心火,用泻南补北之法,从而达到水旺液充,火衰阳潜,于是复归于平。

  五脏分五方配属五行,以生克乘侮规律的学说,说明整体观念法则,指导中医各科临床。具体在针灸方面,经络可以从脏腑所属分配五行,十二经肘膝以下的五俞穴也分属五行。五行相生,谓之子母关系,于是子虚补其毌,毌实泻其子,就成为治疗选经用穴的一种规律。所以说水为木毌,肝阴虚当补肾水,火为木子,肝阳旺(实)宜泻心火,肾水充则肝阴得滋,心火平则肝阳不亢,故取肾经、肝经、心包经之穴。

  肝经荥穴行间属火,以泻肝阳,大陵心包经俞穴属土(火之子),火实泻其子,一从太冲透至本穴行间,一从大陵本穴透向内关,二穴用逆经而刺,为迎而夺之的泻法,这是治标,称泻南之法。

  曲泉肝经合穴属水,可补肝阴,太溪肾经原穴益肾水;复溜肾经经穴属金(水之毌),与太溪顺经取刺,为随而济之的补法,这是治本,又称补北之法。

  辅助之穴曲池合穴属土,丰隆络穴,二穴泻之有泄热涤痰之效,补之可助中土运化之用。本例加中渚(俞穴属木)可疗耳聋治标;阳陵泉(合穴属土)可泄肝胆之火,二穴分属手足少阳经,足少阳经之支脉皆“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厥阴风火可直接波及少阳而致耳聋重听;阳陵泉与曲池相伍,能治肢体倦软,且可舒达肝气。

  泻南补北的治法,宜分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求本,但不必拘泥先后。对一般病人用先补后泻,为先补北方而泻南方,但上例,标实甚过本虚,使用连日针刺,以急则治标着重于泻南之法为先,而补北次之。

  总之本症符合丹溪所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泻南补北正是损其有余,益其不足,以求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贾佩琰)

Tag标签: 高血压(16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