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型颈椎病按丁锷喜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炒枳壳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7-05
全国名中医丁锷学验俱丰,擅治骨伤科疑难病症,尤对颈椎病的辨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丁锷认为眩晕型颈椎病的发生属虚者居多,或虚实夹杂,但总以虚为本。临床上,丁锷将眩晕型颈椎病辨证为两型:中气不足型和痰湿中阻型。中气不足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以燥湿化痰治其本。今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中气不足型
 
李某,男,38岁。因头晕,颈痛3年余,于2001年10月8日就诊。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查颈椎生理活动度尚可,C4、5棘突处压痛,侧方压顶试验阳性,颈椎正、侧、左、右斜位X线片示,颈椎变直,生理弧度消失,钩椎关节增生,C4~5椎间孔变窄。
 
诊断:(中气不足型)眩晕型颈椎病。
 
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黄芪、炒炽壳各20g,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甘草、当归、川芎、天麻各10g,党参15g,地龙、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同时加服由三七、天麻、肉桂、当归、红花、人工牛黄等组成的颈椎活血胶囊(丁锷经验方),每日2次,每次5粒,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服7剂后,诸症大减,再以上方加蔓荆子30g,继服14剂,诸症悉除。
 
按丁锷喜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炒枳壳,且重用,一般15~30g,枳壳行气之力颇强,有“冲墙倒壁之功”,配黄芪有补气行气的双重作用;配当归、川芎则气行则血行;枳壳尚能助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使髓海得充,脑有所养。生龙牡质重潜阳,取“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意,另一方面又能佐制升麻、柴胡升发太过,一升一降,相反相成,共奏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之功。
 
痰湿中阻型
 
郑某,男,53岁。因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时有手麻2年余,于2002年3月4日就诊。颈椎正、侧、左、右斜位X线片示颈椎变直,钩椎关节增生,C3、4椎间孔变窄。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诊断:(痰湿中阻型)颈椎病。
 
方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炒竹茹、天麻、当归、水蛭各10g,炒枳壳15g,地龙、蔓荆子、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蜈蚣2条。手麻予以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4粒。上方连服14剂而痊愈。
 
按从症状看,患者眩晕、恶心、呕吐,证属眩晕范畴,但患者有痰湿阻络,络瘀久滞之征。故丁锷在燥湿化痰治其本的同时,更注重虫类药物的合理应用,以疏通经络治其标。叶天士曾说虫类药物“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以使“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强调了虫类药物能深入筋骨络脉,有攻剔痼结瘀痰之功效。如方中水蛭、地龙、蜈蚣等可改善本病筋骨脉络瘀阻的病理变化。(王正  安徽中医药大学)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