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保健 控制饮食护理足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11-15
    60岁的肖大妈最近有个烦恼,小便时总是会尿不尽,不仅如此,憋不住尿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有时尿意一到,即使是飞奔去厕所,还是会尿在裤子上。肖大妈认为自己是尿路感染了,可就医检查后,医生告诉肖大妈这“疯狂”尿意是糖尿病引起的,她的血糖已明显偏高,诊断为糖尿病性膀胱病。
 
    糖尿病性膀胱病(神经源膀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占40%以上。简单来说,就是高血糖破坏了神经功能,使得支配括约肌的神经“失控”了,不能完成正常排尿功能。
 
    糖尿病性膀胱病,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两方面。
 
    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患者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症状颇似前列腺肥大。
 
    尿失禁,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患者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另外,患者往往憋不住尿,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想要排除是否有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害,首先要查查血糖,其次还应做膀胱B超,就基本可以揪出引起排尿障碍的“真凶”了。

    冬季是糖尿病情易加重以及并发症多发的季节,在此特别提醒,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健,特别是足部的护理。

    严格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在冬季,人们对食物的摄入量增多,但因天气和身体状况等问题,减少了日常的活动量,消耗的热量也随之减少。还有很多人不注重控制饮食,吃完后血糖上来了,就利用药物进行控制,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冬季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制适合自己的食谱,并严格遵循。

    注重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冬季最好每日都用温水洗腿和脚,特别注意脚上那些已经角化的组织,避免皮肤感染、溃烂,勤换袜子,保持足部清洁。糖尿病患者脚部对温度不是十分敏感,为防烫伤,在洗脚前应用手先试试温度。平时也可以给足部按摩或将足部抬高。

    依体质适量运动  冬季人们的运动相对减少了,能量摄入增多,容易发胖,也易导致糖尿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运动,避免心肌梗塞、脑淤血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截肢(包括截脚趾)病人中80%由糖尿病足病引起,其实,在糖尿病所有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病的预防最有效,及早诊治是可以保住肢体的。

    危机四伏:小外伤处理不当致截肢

    糖尿病足病一般发生于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他们有多年糖尿病史,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血液循环不良又导致溃疡难以愈合并容易发生感染。如果不及早预防,在发生溃疡后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面临截肢了。患者中有不少仅仅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外伤没有及早就医处治而酿成悲剧;有患者因为自行修剪小鸡眼不当而引起足部严重溃烂而面临截肢;有患者因为剪趾甲的时候不小心划伤了脚,冬天拿热水袋捂脚又烫伤了,最后因伤情严重不得不截肢。

    知识匮乏:低知晓率潜藏大隐患

    对糖尿病足病防治知识的匮乏,是预防足病、降低截肢率的一大隐患。糖尿病患者有多年病史也不知道要去医院筛查自己是否存在足病风险,在日常的洗脚、穿鞋、剪趾甲等方面不知道如何呵护双足,出现鸡眼、胼胝、溃疡这些情况时也不知道要到医院找专业护士或医生处理……这样的低知晓率潜藏着大大的隐患,往往一个不慎就造成严重的足部损伤或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势在必行:预防和教育很要紧

    让患者学习相关的知识、实施预防足病变的教育是防止足病变最关键的措施。在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后,部分患者仍然会发生足溃疡,这时候就要及早科学规范治疗,将伤害降到最小。除了患者教育,患者家属、高危人群、医生、护士都应该接受足病知识的教育,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呵护双脚,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应该及时看医生,社区医院处治不了的应及时转诊到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兵全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安静的病房传来吵闹声,“不许去厦门读大学”,“不,爸爸,让我去吧……”“呜呜,呜呜,大学是我的梦想……”。“怎么回事?”我带着疑问寻声而去,只见17床的女孩哭泣不止,父亲在床旁擦着眼泪又带着几分怒气。详细了解之下才知道,女孩10岁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至今已有9年,母亲已因糖尿病过世,父亲一个人拉扯着患病的女儿长大,9年中出入医院的次数已记不清了。现在女儿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却因为再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送医院抢救,父亲因担心她无法正常学习及生活,不同意她一个人外出上大学,他只求“女儿能活着”。

    女孩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和心酸,糖尿病的危害已从这个家庭的遭遇中可见一斑。糖尿病病程日久,长期的高血糖会增加截肢、心脏衰竭、中风、肾衰竭、失明及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并随病程进展不断调整的综合管理过程。整个过程提倡“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多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进行科学的治疗。下面我就来谈一下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  有时候,我问患者,你每天吃多少饭,有的患者说,为了控制血糖,他尽量不吃主食。事实上主食吃不够,能量就会缺乏。为了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吃进去的鱼、肉等蛋白质就会被当作粮食消耗掉。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自身的肌肉量,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而长期肌肉萎缩,人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会导致患者精神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虑,从而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误区二:家务可以代替运动  很多女性患者认为做家务就不需要专门运动了,其实不然。因为家务劳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定,体力消耗可能不够;而且做家务动用的肌肉和做运动时是不一样的。好的运动往往能调动全身肌肉,比如跑步时,至少能动用上半身9块肌肉,下半身28块肌肉。此外,做运动时还要达到的一定的心率,一般是(170-年龄),达到目标心率后,要持续15-20分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有氧、拉伸、力量三种运动方式。

    误区三:自查血糖只查空腹血糖即可  有的人一查空腹血糖正常就认为血糖控制好,其实并发症仍在继续发展,这往往是因为餐后血糖控制不好。

    误区四:口服药对肝肾有损,尽早打胰岛素  有些患者来就医,所用胰岛素量很大,但血糖却波动很大,这种情况下,我们给他最主要的调整往往是增加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做相应调整。患者有时会说:我知道二甲双胍,但怕它对肝肾功能不好不敢用,因此打胰岛素。我往往会说,你先试试看。结果,几个月后,患者血糖往往控制得比原来好得多。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