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中老年人越来越多.需长期服药治疗。由于中老年人体质差.而降 “三高”的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不妨食用传统药粥来治疗。药粥不仅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只要对症,可收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控制和预防三高症.可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俗话说 “老人吃粥.多寿多福”。因米粥不仅营养丰富和容易消化吸收.如果加入一些中药和特殊食材,药物与米谷配伍,相协相使.可起到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的效果.古代医家认为.米药合用煮粥,“峻厉者可缓其力.和平者能倍其功”。也就是说它既有粥的作用.又有药物的作用,既不同于粥,又不同于药。药粥的组方灵活.随症选用.适合于长服久食,吸收好,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一 中医理论认为.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疾病.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粥组方.米的种类较多,粳米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故在药粥中使用最多;糯米能补肺气,养胃津;高粱米能清胃养脾:玉米能调中开胃,渗湿利尿。此外,药粥煮制得法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治病效果。凡是不能食用的药物.可采用加水煎取药汁.然后滤出药汁.去渣,再把淘洗干净的米倒入药汁中.煮成药粥。如黄精、酸枣仁、何首乌、茶叶、决明子、芦根、麦冬、天冬等。药粥方中有不宜久煮的可食药粉’时.如莲子粉、百合粉、藕粉、葛根粉等,可先用米煮稀粥.待煮熟后再倒入药粉,边加边搅。煮熟即可。煮粥有武火、文火之别.火候不到则气味不出.太过则气味衰。一般宜先用武火加热煮沸.然后用文火熬煮成粥.粥的稀稠也大有讲究.粥太稠不便服食,太稀会影响药效.一般以 50克米加水400毫升左右的比例即可。 食药粥通常宜空腹.作为早餐或晚餐食用。一般以7~ 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2~3天.食降“三高”的药粥.一般以温热服为宜,不要吃冷粥. 高血压 葛根粥将粳米30克煮成稀粥.用少量凉水将葛根粉 20克搅拌稀释.倒入粥中拌匀,再煮5分钟即可。每天晚餐食用,连食两周。葛根中的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降低血压.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有B.受体阻断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并可抗快速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疗效尤佳。 杞菊粥将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武火煮沸.煎5 分钟后放入菊花6克.再煎10 分钟后去渣取汁.与粳米50 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可滋阴清热、平抑肝阳,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等。熟地能补血养阴.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降血压。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清肝明目。三种中药合用降压效果明显.并有消除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高脂血症 双黑粥取黑芝麻10克、黑豆30克、粳米30克,淘洗干净。将黑芝麻捣碎,与黑豆、粳米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每周2~3 次。黑芝麻中亚麻仁油酸成分,可去除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黑豆能补充性激素.其所含亚麻酸和卵磷脂有直接降胆固醇作用:所含大豆皂苷还能促使脂肪分解.防止氧化脂质沉积血管壁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此外,黑豆中的大豆蛋白还能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菊明粥取菊花10克、决明子5克、粳米50克。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菊花煎汁.去渣取汁.与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 次.适用于高脂血症伴有高血压以及习惯性便秘者。决明子中的蒽醌糖苷是降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加排泄.通过反馈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菊花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并提高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有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在高脂膳食情况下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菊花还可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糖尿病 山荞粥取荞麦30克、鲜山药30克一同入锅.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至熟即可。每日早晨空腹温服.每周3次。荞麦中含有荞麦糖醇.能调节胰岛素活性.具有降糖作用.还含有芦丁等,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强脆弱的微细血管的功能.减轻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此外,荞麦中直链淀粉比例较高.从而抑制了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鲜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对维护胰岛素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另外.山药中的黏液蛋白.也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地骨皮粥 取地骨皮、麦冬各10克。粳米30克。先煎前 2味药.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为稀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饮、身体消瘦者。地骨皮能抑制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对损伤的胰腺具有修复作用.从而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也能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葡萄糖在肠道吸收.抑制体内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