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为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 科创始人, 段老幼习古籍, 熟记经典, 博采众方, 古为 今用, 从医六十余载, 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内、 妇、 儿 科疾病及诸多疑难病证。 逍遥散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为调和肝 脾常用的著名方剂,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见两胁作 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或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 [1] 。 《医宗金鉴·删补 名医方论》 言: “盖肝性急善怒, 其气上行则顺, 下行 则郁, 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2] 。 经行头痛案 患者某, 女, 42岁 , 2015年5月16日就诊。 自述经前 1天、 经行前2天头目胀痛, 头痛偏左侧, 伴恶心欲吐, 平素乏力, 困倦, 手足不温, 偶胃胀痛。 舌淡, 苔白略 厚, 脉弦。 西医诊断: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中医诊断: 经行头痛, 证属肝郁气滞。 处方: 柴胡15g, 酒芍15g, 当归15g, 清半夏15g, 茯苓20g, 陈皮15g, 吴茱萸10g, 炙甘草15g, 川芎10g, 蔓荆子15g, 砂仁15g。 7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 早晚分服。 二诊(2015年5月23日) : 服上方7剂, 现正值经 前, 头痛、 恶心缓解, 余症状亦有改善, 效不更方, 上 方续服14剂, 服法同上。 随诊: 症状基本消失。 按: 该证乃肝郁血虚, 肝胃不和所致。 叶天士在 《临证指南医案》 中说: “女子以肝为先天” 。 肝喜条 达, 失于条达疏泄, 肝气郁结, 经气不利, 循经上行, 发于上则头目胀痛。 《傅青主女科》 曰: “经欲行而肝 不应, 则拂其气而痛生” 。 又足厥阴肝经 “连目系, 上 出额, 与督脉会与巅” [3] 。 木郁则土衰, 肝病易传于 脾, 脾与胃为表里关系, 脾运化失职, 胃气失和, 故见 恶心欲吐、 胃胀痛。 脾主肌肉, 脾气受损, 清阳不升, 见乏力、 困倦。 肝气不得疏泄, 阳气内郁, 不能达于 四末, 见手足不温。 苔厚为湿郁所致, 弦脉主肝病。 方 中柴胡苦辛, 入肝胆经, 条达肝气, 疏肝解郁, 为君 药。 白芍苦酸, 入肝经, 养阴血, 调肝气, 柔肝缓急, 为臣药。 二药配伍, 白芍得柴胡敛阴养血, 柔肝而止 痛, 柴胡得白芍, 疏肝解郁而不伤阴血, 既养肝之体, 又利肝之用。 因此, 柴胡、 白芍是疏肝解郁的常用对 药。 当归甘辛苦温, 养血和血, 为血中之气药, 使血足 则肝和。 “头痛不离川芎” , 川芎辛温, 入肝胆经, 活 血行气止痛。 《本草汇言》 曰: “芎䓖, 上行头目, 下调 经水, 中开郁结, 血中气药” , 吴茱萸入肝胃经, 能下 肝气, 降胃气, 既止头痛目胀, 更止呕吐恶逆, 同为 臣药。 佐以半夏入脾胃经, 降逆止呕。 茯苓甘淡平, 健 脾利水渗湿, 《本草衍义》云: “此物行水之功多, 益 心脾不可阙也” 。 陈皮行气止痛, 健脾和中。 炙甘草健 脾益气, 兼使药以调和诸药, 苓、 陈、 草三者合用, 实 土以御木乘。 砂仁辛温, 入脾胃经, 化湿醒脾, 行气温 中。 蔓荆子辛苦, 清利头目, 而止头痛。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回雪颖 刘玉岩 姜北 麻继超 王景 段富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