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09-25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道坤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称号。笔者现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陈某,女,56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

  诉:动辄汗出半月。患者素体虚弱,形体偏瘦,面色   白,一月前感冒,服西药并输液治疗,疗效欠佳,缠绵难愈。现白天动辄汗出,汗出后身凉畏寒,夜间盗汗亦多,心慌心悸,余症不显,自感疲乏,食纳减。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数。予以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味。

  组方:当归15克,生黄芪15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生熟地(各)30克,防风10克,煅牡蛎(先下)30克,浮小麦100克,麻黄根12克,柴胡12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姜枣引。7剂,水煎服,日1剂。

  2011年11月30日二诊:患者诉药后白天汗出大减,唯餐后汗出仍多,汗出畏寒之症亦减,心慌心悸之症几除,盗汗亦减少,食纳仍欠佳。

  前方进退为:当归15克,生黄芪30克,黄芩12克,黄连6克,黄柏6克,生熟地(各)30克,防风6克,煅牡蛎(先下)30克,浮小麦100克,麻黄根12克,柴胡12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姜枣引。续进7剂。

  2012年1月8日三诊:药后自汗之症除,食纳较前好转,精神亦随之转佳,诉夜间盗汗之症仍有,诉近来觉头部拘束不舒,遂将前方化裁。

  组方:当归15克,生黄芪30克,黄芩12克,黄连6克,黄柏6克,生熟地(各)30克,防风6克,煅牡蛎(先下)30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羌活12克,姜枣引,5剂。

  半月后回访,诉三诊5剂服完后,诸症均除,饮食、睡眠、精神俱好,余无不适。

  按:该患者证起于外感迁延,日久不愈,盗汗、自汗俱见,王道坤辨为:阴虚火旺、卫表不固。所以,治疗上既取当归六黄汤以滋阴泻火,又用牡蛎散以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患者诉汗出身凉畏寒,“有一份畏寒,便有一份表证”,一、二诊方中的柴胡、桂枝、白芍三味合姜枣引,实为《伤寒论》柴胡桂枝汤之方义;三诊去柴胡即为桂枝汤调和营卫。

  二诊方增黄芪以助益气固表,患者食纳欠佳,而芩、连苦寒,势必累及胃气,而病未已亦不能骤去之,故酌情减二药之量。三诊病势已大退,仅轻微盗汗,故减浮小麦、麻黄根,仍以当归六黄汤合桂、芍、姜、枣已以收全效。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原书谓该方“治盗汗之圣药也”。若非亲见导师临床应用该方,尚对此方存有颇多疑惑,及至此案,始信其止汗之功,确为临床之良剂而无疑。

  牡蛎散本出自宋代《局方》,后清代汪昂在其《医方集解》中将原方之小麦改为浮小麦,后世沿用至今,虽药味简单而止汗效佳。《局方》言:治“津液不固,体常汗出……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笔者初对此段原文并不在意,该案中,患者初诊诉心慌心悸,及服完一诊7剂后,心慌心悸之症几除。《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五脏化液,心为汗。”即:汗为心之液。患者自汗、盗汗俱见,怎不伤其心阴而发为心悸?重读原方注文,疑惑顿解,方知古人著述,均是言出有据,唯善读书者详读而明辨而矣。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