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形态分布。对偶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增强了主观上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事物存在、分布与和谐变化的一般规律。
对偶方是指在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意思相对或相近的两个方剂。《伤寒论》作为医学专著,其语言文字并没有刻意使用对偶的手法,但对偶的和谐美却体现在了具体的经方之中。《伤寒论》中对于复杂的病情,常将不同或者相反的且具有可比性的证候总结在一起进行对偶分析,探求它们各自的特性,从而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袁红霞治疗脾胃系疾病常用的柴胡加龙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其中的一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文主治伤寒误下,损伤正气,导致邪热内陷,弥漫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其所述主证中“胸满、烦、惊、谵语”等为辨证要点,《类聚方广义》中提出:“本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而胸腹有动,烦躁惊狂,大便难,小便不利者。”该方包含大、小柴胡汤,其证介于两者之间,而大柴胡汤主治“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为病传入少阳而见柴胡证时误下所致,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而致胃脘部或胀满、或疼痛、或拘急紧张不适,乃阳明胃热结聚之兆。郁积气聚为水。其病机可概括为少阳枢机不利,阳明腑热,兼夹痰湿。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中的“胸胁满”,为太阳之邪传入少阳,故胸胁满闷。由于误下之后,损伤中焦,中焦枢纽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气化不利,三焦功能障碍,水道不畅,故见小便不利。气不化津,津液无法上乘濡养口舌,故见口渴。但头汗出,亦为气机不畅,津液疏布障碍导致。气不利血郁为热,阳热不能枢转下行,导致火不生土则中寒;火郁久则耗津。此为少阳枢机不利,太阴虚寒,兼夹饮邪。刘渡舟认为:“根据本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用之治疗少阳病而兼太阴脾家虚寒的证候,确为对证之方。”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