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江西热敏灸医院收到一封从外地来的感谢信,信中患者自述多年来饱受慢性前列腺炎之苦,四处求医疗效不佳,症状逐渐加重,腹股沟胀痛,腺体增大,记忆力下降,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曾多方寻医,无明显疗效。经过热敏灸治疗,不但治好了他的病,而且一直没有复发。 “医院从未有这位外地病人的接诊记录,何来的感谢?”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院长、江西热敏灸医院院长陈日新当时很纳闷。 原来,这位患者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热敏灸实用读本》,书中内容通俗易懂,他按图索骥试着在关元、中极等热敏穴高发区进行灸疗探查一种特殊的热敏灸感。信中这样写道,“灸疗时,我感到有一股热流进入腹腔,并扩散至腰背部且向下腹部传导,阴囊部位很温暖,身体感到很舒服。定位足量施灸4、5次后,腹股沟胀痛明显减轻,头脑清爽,睡觉做梦也少了。继续热敏灸治疗大约20多次,症状消失……” 这样神奇的疗效是如何产生的?这还要从陈日新率领的江西中医药大学腧穴敏化灸疗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说起。 神奇疗效 发现热敏现象 1982年,刚刚在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的陈日新,选择了安徽中医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幸运地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经络研究学者孟昭威的硕士研究生。在安徽学习3年里,他潜心研究针灸经络,在恩师的指引下,陈日新观察到很多奇特的经气传导现象,而这些现象现代科学与医学至今也无法解释。 经过反复观察,陈日新惊奇地发现:在针灸过程中,当从人体穴位激发出经气传导现象,特别是“气至病所”时,疗效就会显著提高;如果没有激发出这种现象也有疗效,但总的疗效没有那么好。 也正是陈日新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踏实劲儿和创新的思维让孟昭威教授倍加器重。在3年的研究生期间,陈日新专门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掌握经络机能学方面知识。在毕业答辩会上,他的毕业论文“心经前臂区段电学网络阻抗的波特分析”获得优秀。这位年轻的研究生以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研究手段将经络现象分析得如此详实,令在场的针灸经络学、生理学、电子学专家们赞叹不已。随后这篇论文也成为我国针灸研究首篇应用黑箱理论及数学构模方法研究经脉穴位电学特性的论文。 北京学习结束后,陈日新立刻回到母校江西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教研室里。他知道,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或是教学,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提高疗效。只有提高疗效,搞临床才能治好病,搞科研才有意义,教学生才有人听课。陈日新决定从“激发经气,气至病所”这个角度提高疗效。 但是“激发经气”的手法是选择针刺还是艾灸呢?研究课题组迟迟难以下结论,毕竟选择针刺或艾灸激发经气各有利弊。选择针刺激发经气的“利”是前人有大量的研究可被借鉴,“不利”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畏针”现象;选择艾灸激发经气的“利”是几乎没有患者有“畏灸”现象;“不利”是前人这方面研究较少,可被借鉴的不多。 经过2年的摸索、对比,陈日新最终确定以艾灸为切入点,沿着立足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然后再升华为理论。他深知“回归临床搞研究”的路子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研究思路,尽管这个未开拓的领域可能会是艰辛而漫长的,陈日新却想也没想就全身心地“扎”了进去。 热敏灸研究团队在研究艾灸时特别重视观察艾灸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譬如,对于同一个病症、同一组穴位,有的病人艾灸疗效好,有的疗效不好。这个问题别人看见可能会认为很自然,会归结于“个体差异”。但陈日新没有满足于粗泛的个体差异,他要搞清楚这个个体差异到底“差”在哪里,“异”在何处? 结合之前的研究,陈日新把精力集中在施灸过程中病人的反应。原来,大多数疗效好的病人的灸感反应和疗效不好的灸感反应是不一样的。疗效好的那些病人的灸感非常特别,甚至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就这样他从现象开始慢慢找规律,也大大提高了疗效。 这种特殊感觉(他称这种特殊感觉为“热敏灸感”)大致有6种:就是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酸、胀、压、重、痛、麻、冷等)。 陈日新率领的研究团队普查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近20种病症后发现,这些疾病的患者进行艾灸后都能产生上述6种现象,尤其以寒证、湿证、瘀证、虚证病人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 回归经典 解读穴位、提出腧穴敏化论 研究中发现,在某些体表“特定位点”悬灸时,这种“特定位点”对艾灸异常敏感,患者能感到一股热流不断向深部渗透或向远部传导,直达病所。这种情况下疗效往往较好。这与针刺的“气至病所”有共通之处。然而,这些“特定位点”的位置并非总是出现在针灸学教科书中所标定的标准腧穴位置上,许多是“动态”的、“旁开”的,而且具有普遍性。 这一发现令陈日新团队很困惑:灸的是穴位吗?又不在穴位的标准位置上;不是穴位吗?为什么效果比标准穴位好?难道是理论出了问题?于是他们带着“穴位是什么”的问题,遍览典籍,历时多年,直溯到《黄帝内经》。 如何解释热敏灸的奇特灸感及神奇疗效与穴位之间的关系?陈日新团队开始了“穴位探秘”的跋涉。他们一头钻进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重新温习穴位的原始内涵。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就是说,腧穴不是指一般的皮肉筋骨等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及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神气游行出入的动态的功能变化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说明穴位具有反映病症与治疗病症的功能作用。那么穴位如何准确定位呢? 《灵枢·背腧》论述:“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椎之傍,心腧在五椎之傍,膈腧在七椎之傍,肝腧在九椎之傍,脾腧在十一椎之傍,肾腧在十四椎之傍,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说明腧穴具有“按其处而应(腧穴特殊反应)”的敏感特征及“欲得而验之”的动态特征。 《灵枢·五邪》再次通过例举临床病例论述腧穴的上述特征:“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节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说明腧穴具有“按之快然”的“一种特殊感应”敏感特征与必须每次经过“以手疾按之”探查才能找准穴位的动态特征。同时指出上述腧穴的特征与机体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如上述经文中的“痛解”与“咳动肩背”)。 根据腧穴具有“按其处而应(腧穴特殊反应)”的敏化特征及“欲得而验之……乃其腧也”的动态特征,上述经文同时明确指出了穴位的准确定位方法,即应该遵循粗定位与细定位的二步定位法。粗定位是大致的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如:皆挟脊相去三寸所的“所”字,背三节五节之傍的“傍”字,均为大约之意。而细定位(即准确定位)是探感定位法,是在粗定位的基础上再根据穴位的敏化特征施以探感定位法,即根据患者对穴位刺激的特殊感觉来准确定位,如:“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及“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穴位定准了,针刺就能激发经气产生腧穴特殊反应及经气的传导,就能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甚至“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速效、特效的境界。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他们认识了腧穴的原始内涵,即腧穴是敏化态的、动态的、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的体表功能位点及疾病有效治疗点,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静止的、形态学位点;其准确定位必须采用动态定位法,即《黄帝内经》中粗定位与细定位(探感定位)相结合的二步定位法。而不能仅仅依靠现行教科书的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的一步到位法。 令陈日新团队惊讶的是:上述对腧穴的认识尽然与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完全一致!他们深感到,中医经典对现代临床的重要指导作用。 临床实践是检验中医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陈日新团队在基于临床实践发现腧穴热敏现象的基础上,在经典的理论依据支撑下,大胆提出腧穴敏化论新观点,并在200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专著中首次正式提出: 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其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 3.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出现率约95%),乃至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因此,灸之要仍然是气至而有效,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2011年,根据新的研究进展,在《中国针灸》发表“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再次提出: 1.腧穴的本质属性具有功能状态之别,即“静息”与“敏化”两种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固定部位之别。 2.敏化态腧穴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部位,也是治疗疾病的最佳针灸部位,即腧穴是与疾病过程相关的体表特定敏感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较佳功能。 3.因敏化态腧穴具有动态变异性,临床上只能应用《内经》中粗定位与细定位(探感定位)的二步定位法才能准确定位,而不能仅仅依靠骨度分寸定位或体表标志定位的一步到位法。 4.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穴位概念的认识是“静”重于“动”,“固定”重于“变异”,“部位之别”重于“状态之别”,以致针灸疗效的潜力远没有得到发挥。 实践检验 “敏化论”指导临床疗效令人折服 一石激起千重浪。腧穴敏化论一经提出,有的认为“离经叛道”,有的则认为对针灸学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于是,陈日新团队采用大样本、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以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肿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研究对象,围绕选取热敏腧穴施灸是否优于辨证选穴,以及根据施灸过程中腧穴消敏程度确定每穴的个体化施灸时间是否优于常规固定施灸时间这两个关键问题,对比其疗效差异。结果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中,选取热敏腧穴施灸的疗效明显优于辨证选穴,以及根据施灸过程中腧穴消敏程度确定每穴的个体化施灸时间的灸效也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施灸时间。 他们又以慢性腰背痛患者为受试对象做进一步分析,无论从临床疗效还是从实验室的客观指标都充分证明了腧穴敏化的客观存在及选取热敏腧穴施灸的疗效优势,部分研究成果也已在国际SCI源刊(《eCAM》)发表。 腧穴敏化论在得到了上述临床与实验的检验后,陈日新团队推断,“辨敏定位”与“消敏定量”应该明显提高灸疗疗效。 团队抓住“灸位”与“灸量”两个关键技术环节,创立了“探感定位,辨敏施灸”的热敏灸“辨敏定位”新技术,创立了“量因人异、敏消量足”的热敏灸“消敏定量”新技术。所谓辨敏施灸就是辨证选穴施灸,辨敏施灸则是辨证选穴再择敏施灸。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就是辨敏施灸新规律的具体应用。 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共46家三甲医院、188家二级以上医院广泛应用热敏灸技术。已治疗患者50余万例,充分表明,热敏灸技术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热敏灸的优势在于它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各科的疾病,能在70%~80%的患者中高效激发艾灸得气,气至病所,特别是对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原发性痛经、慢性前列腺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腹泻等临床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陈日新介绍,“如果把人体腧穴看成是体表调控人体机能的‘功能态开关’,这种开关在人体生理状态处于‘关’即‘静息’态,在人体病理状态时被激活,处于‘开’即‘敏化态’,敏化态腧穴对外界针灸刺激产生‘小刺激大反应’,人类将可能通过寻找人体体表这类功能态开关(敏化态腧穴),能够四两拨千斤地激发与调动人体自身的内源性调节潜力来实现对内脏功能的体表调控,从而更安全、无毒副作用、更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展示了一幅全新的人体体表—内脏功能调控图”。 拥抱成功 传统医学大放异彩 热敏灸技术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行业的强烈反响。2006年10月28日热敏灸技术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和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评价,该项研究属原始创新,在灸疗学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魏稼说:“新灸法无论理论、技术和疗效都是针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可能改写中国针灸学篇章。” 2006年5月,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的佘靖对“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希望认真抓落实,形成‘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 2007年热敏灸技术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热敏灸技术荣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的一项国外西方市场的热敏灸技术需求调查显示:需求率高达75.9%,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与需求;《热敏灸实用读本》荣获中医中药中国行最佳科普作品奖。 2011年9月,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正式开办,2012年12月又开办了江西热敏灸医院高安分院,标志着该项成果的临床规模转化。2011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灸学院,专门培养大学本科灸学人才,以满足热敏灸高级人才的社会需求,为今后热敏灸产业化提供了扎实的人才保障。 目前,腧穴敏化论的基本学术思想与热敏灸部分概念已经写入“十二五”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对提高临床针灸疗效已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陈日新团队在阐述热敏灸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而且验证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新理念,完善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丰富了传承数千年的灸疗理论内涵,促进了灸疗学术的发展。其论文代表作发表于《中国针灸》之后,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的殊荣,影响深远。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江西中医药大学的热敏灸成为参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针灸原始创新成果。 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上,陈日新团队显得非常激动,他说:“热敏灸深藏着人类调动本能、治疗疾病的秘密,我们将继续探索、揭开这些秘密,为人类的健康造福。”联合国国际信息发展网组织罗马总干事丹尼尔·巴瑞奥在世博会启航仪式上郑重宣布,将“中华热敏灸”列为重点推广的国际合作项目,今后会不遗余力的,在全世界推广神奇的中华热敏灸,积极致力于全人类的健康。 未来发展 标准化产业化的热敏灸 有人不禁要问,热敏灸较传统的艾灸有何不同?热敏灸的施灸标准依靠什么来确定?为什么能大幅度提高疗效? “总的来说,腧穴敏化学术理念贯穿始终,通过还原腧穴本貌,探查腧穴热敏状态,激发灸性感传,施足灸量,达到“气至病所” ,因此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陈日新解释道。 热敏灸与传统悬灸不同的关键在于它发现并解读了最佳灸位与灸量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制定了基于临床的中医标准化的诊疗规范。 人们常说“西医讲究标准化、中医重视个体化”,而他认为,一味的追求标准化必然不能面对复杂的个体问题,全部的追求个体化最终可能成为随意化。现在很多人在标准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往往是缘于没有找到标准化和个性化中间的结合点。最佳的医学模式应该是二者的结合,即标准化中个体化,个体化中标准化。在陈日新眼里,热敏灸中的灸位和灸量都实现了标准化与个体化的完美结合。 由腧穴敏化新理论指导下创立的热敏灸新技术以及附属产品面向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在技术方面,江西热敏灸医院针对每个优势病症制定诊疗规范,包括如何明确热敏穴位高发区、具体操作手法、探查手段、治疗方案等等。同时,对每个病症采用大样本、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撑热敏灸诊疗规范。 在灸材方面,他们发明了热敏灸艾条,对绒质、艾条直径及药物配方均有专利,其性能在热力、热感及经气激发率均优于同类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 在灸具方面,他们研制了仿艾热红外谱的热灸产品,水消烟、电消烟、化学消烟、光去味等系列产品,以适应智能、环保市场的未来需求。 许多上市公司看好这一健康产业的商机,纷至沓来洽谈在全国开办热敏灸连锁医院业务。 团队建设 催人奋进的使命 “十一五”期间,陈日新团队按照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经限额申报、单位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估、行政审定等程序,于2009年6月荣获江西省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光荣称号。这支团队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大创新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类科研项目。 “十一五”期间,团队获得国家、省、厅级平台10个,包括卫生部针灸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专科与重点学科,教育部针灸推拿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腧穴敏化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江西省教育厅示范性硕士点,江西省教育厅针灸品牌专业,江西省卫生厅针灸领先专业等。 团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念与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的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继承创新,提高临床疗效,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多学科交叉合作,优势互补,逐步建成知识结构开放,学术体系开放,人员流动开放的边缘学科团队;坚定不移地攀登创新艾灸技术,发展艾灸理论,提高艾灸疗效,为人类战胜疾病开辟一条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更安全、更有效、无毒副作用地防治疾病的学术高峰。 团队在长期的发展中培育了自己特有的奋斗精神,不随世俗,立志奋发,有“独上高楼”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及“望尽天涯路”的学术境界;不畏艰难,孜孜追求,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强意志;不计得失,勇于执着,有最终获得成功的信念;整个团队成员追求发挥个性,形成合力,实现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和谐统一。 “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这幅联语正切合了江西中医药大学腧穴敏化灸疗研究团队20多年的求学之道与笃学奋勉的敬业精神。该团队始终把促进科技发展,推动中医针灸传承与创新作为使命,用苦苦求索的顽强精神和睿智提出了腧穴敏化论与演绎创立了热敏灸技术,并由此产生了提高灸疗疗效的轰动效应,这就是理论创新的巨大能量。期盼腧穴敏化论的诞生将进一步解开经络腧穴的千古之谜,开辟人体机能体表调控的一片新天地。 陈日新感慨地说:“展望未来,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针灸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继承与创新并重,这是我们大展宏图的时代,这是我们为针灸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 链 接 大事记 2006年热敏灸技术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和时任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评价意见为,“在继承传统艾灸疗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大幅度提高了灸性感传激发率和临床疗效,充分展示了灸疗学的特色与优势,有可能振兴中国临床灸疗学。 2007年热敏灸技术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热敏灸技术荣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腧穴敏化三级实验室。 2009年陈日新团队荣获江西省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光荣称号。这支团队在“十一五”期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重大创新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类科研项目。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热敏灸重点研究室。2012年验收为“优秀”。 2010年9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执行机构举办的“中华热敏灸日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上,热敏灸技术列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重点推广项目。 2011年腧穴敏化论的基本概念被应用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 2011年9月在江西南昌开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2012年开办江西热敏灸医院高安分院,2014年5月,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以江西省中医院和江西热敏灸医院为龙头和中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级各设立1所热敏灸分院,建立中医针灸康复热敏灸大联盟。该项中医原创性科研成果得到了临床规模转化。 2013年“腧穴热敏红外检测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又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灸之要,气至而有效》一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内学术论文。 截至目前,《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热敏灸实用读本》、《实践热敏灸》(日文版)、《热敏灸の棒灸疗法》(日文版)、《热敏灸》(英文版)及《神奇热敏灸——有感就灸的新法艾灸》等6部专著相继出版,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目前,腧穴敏化与热敏灸学术论文已发表220篇,其中有20余篇被SCI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