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古代经方用于现代预防?瘟疫在古代早有提出 古代对于瘟疫的病因病源的探究,首次统一提出是有瘟疫先锋之称的明代著名医家吴又可,他在《温疫论》中首次提出温疫之为病, 非风、非暑、非湿, 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把瘟疫的引发定为异气所感染。异气, 又称为杂气,有异于通常所说的外感六淫之邪。 这种杂气有着“其来无时, 其着无方”的特点,这与现下人们对于新型肺炎的认识也是从不明原因开始到看到病体的特点相同。吴氏认为疫邪侵袭人体的途径是自口鼻而入,即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种途径; 疫病的传播方式有天受、有传染,即吸收了空气中的疠气而发病为天受,直接与疫病患者接触而发病为传染。 古代瘟疫防治几大措施 很多人认为中医对于疫情的控制与治疗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此次疫情的开始,中医治疗并没有得到重视。其实,中医在几千年制伏瘟疫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预防经验。 历史上古人经历的瘟疫(如天花 、霍乱, 鼠 疫),据不完全统计, 仅明清两代约500年间就有367次大的流行,这些惨痛的经历已让古人积累了不少的预防经验。如孙思邈的《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中对瘟疫皆有记载。 隔离 清代陈耕道在《疫痧草》中说:“家有疫痧人,吸收病人之毒而发病者,为传染,兄发痧而预使弟服药,盍若弟发痧而使兄他居之为妙乎?清·熊立品《治疫全书》亦告诫“温疫盛行 , 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服”。可见,古代人便有隔离防传染的意识。 消毒 古代人对于瘟疫的流行,也注重环境的消毒以及个人卫生消毒。《本草纲目》等书中多处记载,谓凡疫气流传, 可于房内用苍术 、艾叶、白芷、硫磺等中草药焚烧以进行空气消毒辟秽。药烟熏蒸消毒,在现代有些中医院仍有沿用。还有高温消毒,古人也知道用蒸煮法消毒,如在对病人接触过的衣被等, 李时珍提出应放于蒸笼中蒸或开水煮沸进行消毒, 则“一家不染” 。 服药法 古代就有很多的辟瘟防疫方,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载“小金丹方”,《和剂局方》所载“仙术汤”, 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医方简义》中的 “避瘟丸”,由雄黄、鬼箭羽、丹参、赤小豆组成,服之 “可不染瘟疫也。”《圣济总录》的“调中丸”,由大 黄、麻仁、枳壳、茯苓、芍药、前胡、黄芩组成,“食后饮 下,微利为度”,“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 各种药物外用法 如明代用雄黄涂抹防疫的同时,也被用于塞鼻以防疫;《医方考》辟瘟法中用雄黄豆少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药物悬挂佩戴法,常用药物是物主要有桑根、女青、马蹄屑和降香,复方主要包括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虎头杀鬼方、除秽靖瘟丹等。 中医药当仍是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临床医务工作者都在寻找着各种治疗方法。在发病初期,中医药并没有很好地运用临床,随着疾病的发展凶猛态势,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医药对于防疫治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有具体的文件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需要配合中医药治疗,而且国家中医药局也研究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并在不断完善中。 近期取得效果显著的有广州医院研发的“肺炎一号方”已正式获批,并广泛用于临床;还有其他的中医院也陆续有了自拟的防治疫情中药方。这些药方都有个特点,大多以清热燥湿、泻火养阴、顾护脾肺等为主。曾有研究者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瘟疫方剂,进行分析。 方中高频药物为生姜、柴胡、葛根、白芷、细辛、桔梗、苏叶、雄黄、甘草等,多属解表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属脾经、胃经、肺经、心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