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囊肿并非真性肿瘤,是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 寄生虫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 脾囊肿的诊断常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脾包虫性囊肿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牧区,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通常并不困难。 脾脏表皮样囊肿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体检或在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就诊时发现腹部肿块,触之紧张,可有痛感,略有弹性,可活动,吸气时也可移位。B超、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均能较正确的协助诊断,但有时需要剖腹探查证实。 由于脾囊肿可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破裂,危及生命,因此任何种类的脾囊肿原则上均应行手术治疗。以前全脾切除术是脾囊肿治疗的惟一选择。近年来考虑到保留脾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性,除了囊肿为感染性或位于脾门区之外,一般主张行部分脾切除或囊肿切除术,此术式对儿童病人尤有意义。如脾脏与周围组织黏连重,囊肿为单房又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可应用脾囊肿切开引流术;对体积巨大的单房脾囊肿,可先抽空其内容物后再行脾切除;对化脓性与包虫性囊肿,术中还应注意周围脏器,以免感染扩散。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脾脏切除、脾囊肿切除、脾囊肿开窗术等也成为脾囊肿治疗的重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