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民《拙医寮散记》读后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9-09-18
近日获赠国医大师王世民先生亲笔题签的新著《拙医寮散记》(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读后觉得书中3个关键词——“拙”“寮”“散”,尽管都是作者的自谦之说,透露出的却正是王世民先生人格、学术、书品、文风的实质性信息。
 
拙里寓勤 勤在不辍
 
王世民自称其拙,实乃大智若愚。凭着这股“拙”劲儿,他少年立志,刻苦攻读,一举考入刚刚建校的北京中医学院,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届中医本科生。
 
又是这股“拙”劲儿,他一头扎进当时并不富足的山西,一干就是60多年,坚持在医、教、研第一线摸爬滚打,献了青春献终身,成为非山西籍的“山西老醯儿”。
 
还是这股“拙”劲儿,耄耋之年仍然坚持在医院应诊和参加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传播活动,受到患者和业内外人士的仰慕和尊重。
 
他力倡“医应识药”的观点,总结出“方剂辨证,方对证,药对症”的临证思路,创造性地把中药的作用归纳为固有、次生和配伍三大作用,为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教授学生数千人、课徒数十人,取得科研成果多项,撰写学术著作多部。
 
“拙医”不拙,勤在其内,巧在其中,一个人能把有限的人生、有限的精力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勤奋努力、精巧驾驭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从他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中医追求者的攀援身影;从他的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中医坚守者的不变初心。
 
寮内含苦 苦在不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世民先生的“寮”居有陋室的意境,更饱含着苦中寻乐、拼搏进取的意义。由于战乱的原因,少年时代的他没有安定的学习环境,想读书是件难事。他迎着困难上,“小升初”直考了5次,终于圆了他的读书梦。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他就被推上了省中医学徒班的讲台,没有教材又是件难事。他迎着困难上,将中药与方剂串联起来编成了讲稿,后来演变成《实用中医方药手册》,成为受欢迎的基础读物,总发行量达60多万册。
 
20世纪80年代,他首开实验方剂学的研究路径,条件不具备更是件难事。他迎着困难上,在一间空房、一张桌子、一对笼子、一堆瓶子中摸索着前进,硬是找到了适合中医学特色的创新路子,开创了以实验手段研究方剂学的新领域。
 
这种迎着困难上、乐在苦中行的精神,贯穿于他行医生涯的始终。从他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中医践行者的坚实步态;从他的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中医开拓者的搏击轨迹。
 
散中融情 情在不朽
 
“散”的文字学意义虽然是“由聚集而分离”的,但在以“散”为体裁的文格中却是要求“形散而实紧”,必须突出某一个主题。《拙医寮散记》一书,散而不散,主题凝结在一个“情”字上,师生情、学友情、同事情等尽在作者的笔墨之中。
 
在书中,作者汇集了“怀念师长往事”“杏林师友金玉”的文章19篇,给同仁撰写的书评、序跋文章19篇,足见其分量之重。
 
忆师恩,让如烟往事活起来:谢海洲带学生认药、采药,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白清佐教徒弟待患、诊病,善于诱导和启发并用的技巧;孙华士专攻儿科,与学生亦师亦友、贴心育人;祝谌予善用药对,教学生辨证施治、通常达变;贾得道学识渊博,对文、史、哲学研究有很高造诣;刘寿山致力文献拓荒,著成《中药研究文献摘要》一书。
 
赞同道,把深情厚谊勾起来:出身中医世家的师兄朱进忠,强调辨证辨病同用,诊疗、著述都是一把好手;工于经方研究的同窗好友李士懋,敢于质疑,提出桂枝汤归属的新观点;中医营养学家翁维健,多才多艺,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中广有建树;善治疑难杂症的山西名医胡瀚文,思路开阔,临床思维和方法常与众不同……
 
书中涉及的名家还有孔嗣伯、叶橘泉、王智贤、王其飞、高学圣等,个个都具超凡的技艺,人人都有精彩的故事,作者就是这样遵循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原则,看人之长、学人之长,如歌如诉说人之长,重情重义、虚怀如谷之情跃然纸上。从他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中医仁智者的平和心境;从他的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中医守望者的辉煌人生。
 
王世民先生谦恭以诚,博采众长,融汇中西,形成了自己的治学、医疗和学术风格,被誉为“仰古尚新”的一代学人。读他的书,不仅要读到书中去,更有读到书外来;学他的医术,更要学他的为人。这是笔者粗读《拙医寮散记》的感想,不知确否。(温长路)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