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1615—1695),字讱庵,初名恒,晚号浒湾老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汪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畅销书作家”,还可以兼称“出版家”。其所著《本草备要》自1694年首刊,到1955年影印本出版,共刊印出版达64次;所著《医方集解》自1682年成书至今,先后刊印发行达60次之多。
专于医书编纂与出版
汪昂出生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少年攻读经史,长于文学,为明末诸生,著有《讱庵诗文集》。他认为医术为“举世之所特赖,日用之所必需,其功用直与礼、乐、刑、政相为表里”。于是明亡入清后,他在30岁时决定弃儒从医,且并不专以行医为业,还从事医书编纂和出版工作。
弱冠之年,汪昂便在杭州开了店铺,名钓矶楼,还曾以延禧堂和还读斋为名从事书籍刊刻出版。汪昂的密友兼同乡金声曾给汪昂提供很多医学资料,为其编撰刻印提供了帮助。汪昂在刻书过程中广交朋友,结识了一批博学之士,从而更有助于选书、校书、编书,这不仅为那些在朝代更迭中失去生计的饱学之士提供了生存之道,同时这些人的才学为汪昂所用,得以编出一批优秀的书籍。
汪昂在出版方面匠心独运,颇为成功。他对许多出版书籍的定位是“上达宰相,下及妇孺”,善于在书中附入注释或增加附录等有助于理解文意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还在书上印广告,根据武学、史书、诗书、医药、经商、生活等不同类别“量身定制”,各有特色。此外,他还提出,书名页要写明原书的主旨,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例如《妇科要略》封面上就表达了这部书主要面向专业人员,也适合一般读者收藏的意思。这是汪昂的重要出版策略之一,可以扩大专业书籍的读者范围,使医学专业书籍普及化。
汪昂利用读者对专业技术类问题的好奇心,时常声称书中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策略,因为很多人认为医术只能透露给内行人,不鼓励没有系统学习、不懂操作的人掌握。但汪昂却认识到医书中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因此予以大量发行,以便让更多人了解。他还针对不同的书籍采用不同的装帧设计,让书籍看起来不单调,更有设计感。他还为读者设计了阅读场景,让一些书易于携带,可以放在随行的箱中,行船或坐车时阅读都很便利。
这些针对读者需求、特点、应用场景等进行的大胆尝试,都经过了汪昂缜密的思考和逐步尝试,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实属创举。据不完全统计,由汪昂出版的书籍保存至今的就有近70种。这位成功的出版者,其值得关注的成就不仅于此,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著书立说。
古代的“医学畅销书作家”
为了推广医学知识,汪昂著有《汪讱庵全书》5种30卷,医书10种60卷。其中《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被后世称为汪氏四书,体现了汪昂的写作功力。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是汪昂对《素问》《灵枢》的编纂、节选、注释,他认为原书文字古奥,内容繁多,让人茫然无措,难以掌握。该书有些内容医家尚且难懂,何况其他人。于是,汪昂就将原文精心节选,删除了针灸方面内容,引用历代注家见解,并加入自己的观点进行注解,删其繁杂,畅达文义,多画龙点睛之笔,少长篇大论之文,让读者阅之了然。
《本草纲目》代表了明代药学成就,载药1892种,但汪昂认为“舟车之上,携取为艰”,原书体量较大,携带不便,内容完备而未能摘其要;另外《药性歌赋》等书过于简要而内容不完备,写作又拘泥于文字对偶,造成缺略过多,于是他编写出了一部适中的《本草备要》。初刊时该书载药402种,后再刊增订为479种,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草部、木部、果部等8部。每味药的大字正文按药名、功效、性味、归经、主治、配伍、适应证、禁忌证、产地、形态等分别介绍;小字引申正文以注文解释,将前人论述结合己见加以阐发。引用他人者注明出处,自己的见解则注明“昂按”。引书共有118种,来源不限于本草及医书,其余文史、宗教、志怪、笔谈等,只要有相关内容的都加以引用。所选的药物至今有十之七八与不同版本的《中药学》教材重合,可见选药较为恰当实用。
《本草备要》一书“不专为医林设”,同时“要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了然”,文笔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还加入了医案和轶事。例如,宋徽宗宠妃患咳痰、面肿、不寐,有位李御医治了三天不见效,按律当诛。这位李御医急得在外边走边哭,忽然听见市场上有人在卖治咳嗽药,一文钱一帖,说服用后当晚就能入睡。李御医购买后首先自己尝试,感觉没有太多异常,就冒险送给了妃子。谁知这位妃子服用后效果很好,当晚咳嗽即止,第二天面肿亦消。宋徽宗了解后非常高兴,重赏了李御医。此时的李御医尚不了解原方剂的组成,于是再次跑去重价买了配方,这才得知原来是用一味蛤粉,再加米汤调服。像这样的故事既有助于理解,又容易让人记住。为了便于不懂医学的人使用,原书还加入大量治疗病症的实例,以指导读者运用,使得《本草备要》一书大受欢迎。
《医方集解》是汪昂的另一部畅销书,收载正方380余首,附方488首,还附有急救良方22首。“集解”,顾名思义,是方解采录多家之言进行注解,作者自己的见解则用“昂按”注明,以示区别。书中没有延续以往按病证进行分类的模式,而是改为依方剂功效进行门类划分。该书与《本草备要》类似,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向读者提供各家的论述和经验,且多注明出处。由于该书内容切合实际,方论精当,出版后深受医者和病家的好评。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曾说,“当时之医,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据统计,该书所载方剂占现行不同版本《方剂学》教材内容的一半左右,至今仍有较高参考价值。
《汤头歌诀》是汪昂将200余首方剂编成七言歌诀而成的另一部书籍,内容高度概括,选方力求实用,同时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掌握。原书一经问世,便风行海内,深受世人赞赏。可以说,汪昂为中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卓越贡献。(黄英华 梁永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