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就是要有平静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人有喜怒哀乐,碰到喜事会高兴会笑,碰到不高兴的事情会生气,眉头就皱起来,该发泄的时候就要发泄,这样才是正常的。正常的情感发泄表达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平静的心态。现代社会各方面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大家都不得不给自己一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要适可而止,至少思想上要有这种意识。 心理力量可能创造奇迹 有本书叫做《生命留言》,又叫做《死亡日记》,是上海一个癌症患者陆幼青写的。他得了癌症,到晚期,他把自己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他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主张应该将癌症患者从人格上到工作、生活各个方面放在一个正常的位置考虑,这样对患者是有好处的。 还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23岁的年轻患者,他19岁时因下肢骨肉瘤(一种恶性肿瘤)截肢,截肢后他继续去上大学,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发现肿瘤转移到肺,整个肺被癌肿塞满了,左边的肺剩下五分之一还有功能。 这个患者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他说:“医生,我知道我活不了多久,现在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读书。”他父亲告诉我,他每天吃完晚饭要去教室自习,为此他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教室,但是他坚持每天都去自习。我给他开了处方,跟他说了这种情况要注意哪些问题,后来他就没再找我了。我当时想着,也许他很快就去世了。出乎意料的是,四年以后,我有一天出差乘飞机,在途中看到航空杂志的封面人物就是他,还有一篇采访他的报道,他不仅本科毕业了,还保送上研究生,快毕业了。这在医学上讲是个奇迹,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就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 保持平常心态最重要 一个人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叫做“恬淡虚无”,当然也包括调节情志,或者叫做“和喜怒”。如果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你就可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要活好,心别小”、“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这个对于老年人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其实现在很多慢性病、衰老性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老年痴呆症。现在有许多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形成的过程与心理素质、心态、情绪等有很密切的关系,人处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时,大脑的执行功能就会变差,人的反应相对慢、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如果这种状态再加上老年人普遍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那么便加重了大脑功能的衰退,逐步发展成为老年痴呆等疾病。所以趁着现在还不是很老的时候开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还有就是“乐其俗”,就是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入乡随俗,如果你到一个地方去,你不能适应那个地方新的环境,可能就会因此生出病来。 静心的三个建议 聊天。从健康角度而言,特别是老年人,聊天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聊天的过程可以解除很多心理压力,同时对话的过程也有助于活跃思维,这样思维就不会处于“半休眠”状态。 唱歌。唱歌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边做事一边唱歌是很好的。我提倡男同志应该在家一边做家务,一边唱歌,这样心情好,家庭气氛也和谐。有人说我唱歌不好听、老忘词、会跑调,事实上跑调有什么关系呢?唱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情愉快就好了。我上大学时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冬天洗澡没有热水,同学们就一边洗冷水澡一边唱歌,唱歌的过程中阳气调动起来就不怕冷了。农民在劳动的时候喊着:嗨——呀,嗨——呀,这下步伐整齐了,人体的阳气调动起来了,身体和劳动就和谐了。 看电视、看报纸。适度看电视对于退休后的老年人是一项很好的活动。看到悲剧就流泪,看到开心的时候就笑,精神得到放松,思维也活跃了。看报纸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