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全国掀起大办农村合作医疗热潮时,富阳县(今杭州市富阳区)三山人民公社在全县率先创办农村合作医疗。三山公社的合作医疗经费为每人每年5元钱,其中由公社和生产大队各负担2元,社员个人出资1元。这点十分有限的合作医疗经费,只能用于急诊重病患者的西医救治,合作医疗防病治病主要靠基本不花钱的“一根银针一把草”。
当年,县里和公社多次举办“赤脚医生推广应用针灸、草医草药培训班”,同时把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草头郎中”吸收到公社合作医疗管委会下属的卫生院来。
那时,三山公社新新村村干部吴宏贤运用中草药治病远近闻名。笔者时任富阳县卫生局干部,被派驻三山公社负责抓好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是就登门拜访吴宏贤,想请他“出山”。
1969年8月,笔者从公社出发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到达新新村,在吴宏贤家住了足足两天,目睹操着南腔北调的慕名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新新村没有饮食店,外埠患者可在吴宏贤家中免费就餐。吴宏贤给人看病只收点草药成本费,对困难患者予以免收,甚至还给特困患者倒贴路费。
1970年2月,吴宏贤被吸收到三山公社卫生院,担任草医草药工作,并创建中草药肿瘤科。
党和政府对吴宏贤应用中草药治疗肿瘤十分重视。1970年春夏和1971年下半年,浙江省和杭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先后两次组织调查组,对吴宏贤应用中草药治疗肿瘤在全国范围内做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随访调查,其“猫人参”等主药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作药理分析;同时,省、市卫生部门先后五次召集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由笔者执笔的《吴宏贤应用“猫人参”等中草药治疗肿瘤的调查报告》及其《治则基本处方》,于1972年4月由浙江省卫生厅主管的《浙江肿瘤通讯》第3期发表,充分肯定吴宏贤医治肿瘤这一特色疗法。
因为有了吴宏贤,三山卫生院逐步升格为乡镇医院,并增挂“富阳肿瘤康复医院”牌子,从此使更多的肿瘤患者得以救治。有了他,富春江畔的中医药文明之花更加艳丽:2009年,“吴氏中草药治疗肿瘤”被列为富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宏贤这一手草医草药绝活从何而来?吴宏贤向笔者介绍,他16岁那年,右大腿患“阴毒”,卧床不起,瘦得皮包骨头。这时,有位过路郎中经过新新村,给他患处开刀排脓,痛得他昏了过去,同时为他上山拔了一种草药服用。服药当晚,吴宏贤腿痛减轻,能安然入睡。隔日,这位郎中又送来同样的草药鲜品,需付给一担米钱报酬。服药几天后,吴宏贤能起床走动了。吴宏贤除服用外,还把草药留下几片种植在家门口的菜园地里。
不料,第二年春竟发芽3枝,他就日日看着药苗生长,之后天天上山去察看核对,结果寻到了这味野生草药。此时,吴宏贤的右大腿阴毒尚未完全治愈,他就自采自用这一草药历时3年,终于彻底治愈了这一顽症。吴宏贤发现这味草药猫喜欢吃,他就称它为“猫人参”。
这场病,驱使吴宏贤与草医草药结下了不解缘分。他走南闯北,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登门拜访老药农、老中医,求教中草药治病一技之长;上山采药,奔走春江两岸无数山头和峡谷;劳动之余,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钻研草医草药。他对不少草药亲自尝试,以掌握其毒性及用药分量。为此无数次,他发生草药中毒反应甚至昏迷过去。
新中国成立前,吴宏贤就成为邻近村坊有名的土郎中。从1952年开始,吴宏贤先后任乡农会主任、公社农业干事,当上脱产干部。但吴宏贤悉心研究中草药,为民无私奉献“草药治病”的服务始终不变。三山公社的农民,凡遇患“阴毒”肿块、骨髓炎、肺脓疡之类疾病,都首选服用吴宏贤的草药,外埠叫他出诊的,他也随叫随去提供服务,报酬分文不取。
1962年5月,吴宏贤响应国家“精兵简政”号召,主动要求退职回家务农。从此,吴宏贤就一心扑在研究运用草医草药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最终形成了一套医术独树一帜、疗法别具一格的“吴氏中医肿瘤特色疗法”。吴宏贤不仅医术精,医德更为高尚。他对患者无论职位高低、富贵贫穷,都一视同仁,一样热情;坚持廉洁行医,助人为乐,终生践行“大医精诚”精神。
1992年,吴宏贤因病逝世。令人欣慰的是,吴宏贤的四个儿子,个个自幼随父习医,获得父辈医术真传。 (章关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