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因“其能御风邪”而得名。味辛甘,性 微温,归肺、脾、肝经。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痒、止痉。 本品辛而升浮,具有发散透达之性,祛风解表,称为治风之仙药, 以祛全身外感风邪见长,古今视为治疗外感表证的常用药;又因其胜 湿止痛,“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医宗金 鉴》),而多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证、痉挛抽搐等;本品性温,燥 湿舒脾,升清疏肝,可治疗脾虚食滞、土虚木乘的腹痛腹泻;对于风邪 所致之隐疹瘙痒皮肤病证,有祛风止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防风含挥发油、色原酮类、香豆素类、聚炔类、多糖 及B一谷甾醇,胡萝卜甙、甘露醇等。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防风乙醇浸液有镇痛、抗炎作用,防风水 浸液有明显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抗实验性胃溃疡、抗病原微 生物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防风——荆芥 【配对奥妙】 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善走上焦,治上焦之风 邪,又能走气分,偏于祛周身之风,且胜湿舒脾,其祛风止痛作用尤强; 荆芥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性温不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偏于发散上 焦风寒,又人于血分,可发散血分郁热。二药均属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之品,配为药对,相须为用,并走于上宣达疏表,祛风胜湿之较增强,然 发汗力较缓,四季外感风寒皆可用之。既是风热在表,也可与辛凉解 表配伍应用,起到“开窗散热”之效。防风为“风药之润剂”,荆芥性虽 温而较平和。二药相伍,还有祛风止痒之功。若将此二味炒炭,可使 轻扬疏散之性大减,取色黑能人血而胜赤之意,止血之功效较佳。 【临床应用】1.四时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重疼痛等 症。 2.皮肤瘙痒症、风疹、荨麻疹及神经性皮炎。 3.产后失血过多,妇人崩漏或肠风下血。 【用量用法】防风:6~15克;荆芥:6~15克。荆芥穗发汗之力 人于荆芥,无汗可用荆芥穗,有汗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m 多炒炭用.不宜久煎。 【名医经验】1.胥庆华 二药单独应用,名日荆防散。《本草求 真》谓“荆芥不似防风不轻扬,驱风之必人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风邪,用 以防风之兼『{J荆芥者,以其能人肌肤宣散故耳。”荆芥发汗散寒之力较 强,防风祛风之功较胜。二药合参,既能散风寒,又能祛风热,四时感 冒皆可使用。一般认为,外感表证,用麻桂偏热,用银翘偏凉,先用荆 防药对最为适宜。(《中药药对大全》) 2.王伯岳治小儿外感,注意辨别寒郁表闭的轻重程度,不失时 机发汗达邪。荆芥、防风是一对药,用于一般表寒郁闭;紫苏、羌活又 是一对药,用于表寒郁闭较重;若更有甚者则四药同用。兼喘则麻桂 也可酌用。汗出热解,取效甚捷。(《tfI医杂志》,1987八11):13) 3.刘志明 用二药又配薄荷、蝉衣,四药辛温与辛凉并用,达发表 祛邪之功,疗效甚佳。(《中医杂志》,1990,(4):21) 4.肖森茂痢疾初起有表寒证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炒炭用, 不仅疏解表邪,且祛肠中风气,可缓急迫,入血和营,用治赤白痢甚为 合拍,可增疗效。(《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温散善升,凡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忌 用。 防风——白芷 【配对奥妙】 防风为治风之仙药,上清头而七窍,内除骨节疼痛, 外解四肢挛急;白芷芳香上行头目而祛风通窍,下达肠胃,旁达四肢而 温祛寒湿,且散结消肿。二药同属辛温解表之品,相须而用,祛风止痛 之效增强,与其他清热解毒、消肿溃坚合用,则有祛风散结、消肿止痛 之功。 【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头身疼痫,毋塞流涕者。 2.隐痒、皮肤瘙瘁者。 【用量用法】防风:3~9克;白芷:3~10克。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防风、白芷二药为临床常用散寒_【L痛药 对。《普济方》书中介绍用此药对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专治 头风,痛不可忍者。其祛风止痉、祛风散结的效用,可从玉真做、仙方 活命饮中体现出来,临证时可灵活运用。(《中药药对大全》) 2.雷载权防风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治疗风寒感冒夹湿,恶寒 发热,头身酸重疼痛颇为对证。如《症因脉治》防风胜湿汤,配白芷、荆 芥等同用;《全国医药产品大全》防芷鼻炎片,以之与白芷、苍耳子、野 菊花等同用;21nx.com小儿鼻炎片,以之与升麻、苍耳子、白芷同用,治疗鼻炎头 痛、流涕。(《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偏温燥,阴虚火旺头痛、热病动风者忌 用。 防风——秦艽 【配对奥妙】防风辛甘微温,升发而能散,为治风通用之品,兼能 胜湿止痛,而无疏散辛燥之弊;秦艽辛散苦泄,性平质润,为风药中润 剂,外达肌肉关节以祛风除湿,通行经络而止痛。二药配对,一微温, 一微寒,寒温相宜,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效显著。 【临床应用】风寒湿痹,筋脉拘急,肢体麻木等无论病之新久,均 可用之。 【用量用法】防风:6~12克;秦艽:3~10克。 【名医经验】1,雷载权 防风为兼有止痛作用的辛温解表药,可 用以治疗多种因风寒湿邪所致的疼痛证。如《宣明论》防风汤,以之与 秦艽、麻黄同用,治疗行痹。(《中华临床中药学》) 2.高学敏防风辛温,祛风散寒,胜湿止痛,若风盛行痹,疼痛部 位游走不定,常与秦艽、麻黄、葛根、桂枝同用,如《圣济总录》防风汤。 (《中药学》)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如秦艽用量过多,有滑肠之弊,久痛虚 赢,溲多,便滑者忌用。 防风——苍术 【配对奥妙】 防风辛温升散,温而不燥,长于疏风解表,胜湿止 痛;苍术辛苦温,内走脾土能燥湿健脾,外行上下,祛风除湿;防风以祛 风止痛为主,苍术以燥湿化湿为要,二药合用,燥湿祛风,风湿兼治,通 络止痛之力增强。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者。 2.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活动不利者。 【用量用法】防风:6~10克;苍术:6~10克。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苍术、防风伍用,见于王好古《阴证略 例》海藏神术散,苍术60克,防风60克,甘草30克,共研为末,另生 姜、葱白,水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中药药列大 全》) 2.孙一奎 以苍术、防风各15克,名日苍术防风散,治水泄、头 痛。(《赤水玄珠全集》) 3.徐树南苍术散寒解表,伍羌活、防风、细辛、川芎等,以增强散 寒解表、祛风除湿的功效;祛风除湿,伍羌活、防风、秦艽、独活、桂枝 等,以祛风除湿。(《中药临床应用大全》)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苦温燥烈,阴虚内热及气虚多汗者思用。 防风——黄芪 【配对奥妙】 防风长于祛风解表,遍行周身,祛风于肌腠之间,为 风药中之润剂;黄芪功善补气益卫固表,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 发,有汗能止,补剂中之风药。防风以祛邪为主,黄芪以扶正见长。二 药配对精当,扶正祛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 祛邪而不伤正。散中寓补,相畏而相使,具有实卫以散风,祛风以固表 之功。 【临床应用】 1.气虚易感,表虚自汗,产后身痛酸楚畏风,气虚低 热者。 2.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慢性肾炎肾病外感复发者。 【用量用法】防风:6~10克;黄芪lO~15克,生用偏于走表而利 水,炙用偏于温补脾胃,剂量5~lO克能升阳举陷;15~25克利尿作用 显著,但用至50~60克尿量减少。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黄芪、防风伍用,出于《王旭高医书六 种》玉屏风散,治疗气虚表弱,自汗不止或风邪久留而不散者。黄芪、 防风各等分,《医宗金鉴》谓之防风黄芪汤,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 者。现在报道,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病,治疗和预防用药均有效 验。(《中药药对大全》) 2.程门雪 二药又配枳壳为三奇散,对痢疾后的虚坐努责和痢疾 脱肛不收,能标本兼顾。所谓本是升下陷之虚元以治脱肛;所谓标是 宽肠中滞气以治后重,祛肠中之风以治胀血。(《程门雪医案》) 3.王清任黄芪防风汤,以黄芪四两(生),防风一钱,水煎服。小 儿减半,治疗脱肛,不论十年八年。(《医林改错》) 4.柯韵伯 防风黄芪汤,以防风、黄芪等分,水煎服,治疗l}_1风不 能言,脉沉而弱者。(《古今名医方论》卷二)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温燥,有升阳助火之弊,儿内有实热、肝 阳上亢、气火上冲、湿热气滞、阳证疼痛、疮疡初起,表实邪盛者均忌 用。 防风——白术 【配对奥妙】 防风辛甘微温,长于祛风散邪,为风药中之润剂;且 其味辛能散郁舒肝,甘又能和中理脾,故有一定的舒肝理脾作刚;白术 甘温且苦,苦能燥化脾胃之寒湿,甘温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二药配 对,既能健脾舒肝,用于肝郁侮脾之“痛泻”证,又有益卫固表御风之 功,用治气虚卫表不固者。 【临床应用】1.表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自汗,多汗者。 2.肝木乘脾,运化失常所致的腹痛即泻,泻后痛仍不减,苔白,脉, 弦缓。 【用量用法】 防风:6~10克;白术:10~15克。在痛泻要方中, 防风为3克,白术为6克,用量之比为l:2,在玉屏风散中,防风为6 克,白术为12克,用量之比为1:2;临床用白术时,燥湿利水宜生用,补 气健脾、止汗安胎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名医经验】1.邓铁涛我体会此方(玉屏风散)不但能治自汗, 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 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 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防风用量需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 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 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其二,白术的量须 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 “实卫”。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敞加 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多者,则 加麻黄根lO克。(《邓铁涛临床经验集》) 2.高学敏防风既疏风邪,实卫固表,升发清阳,引血归经,故多 用于多汗及出血证,若表虚自汗,易患外感,常与黄芪、白术同用.如 《易简方》引《究原方》玉屏风散:若阴虚盗汗,常与牡蛎、白术同用,如 《备急千金要方》牡蛎散;若湿阻脾中清阳,里急后重,肢体为沉重,倦怠少力者,常与苍术、白术、茯苓、芍药同用。如《脾胃论》升阳除湿防 风汤。(《中药学》) 3.王好古 白术汤,以白术二两,水煎服,治疗伤风寒,若发热引 饮,加黄芩、生甘草各一两;头痛恶风者,加羌活三钱半。(《此事难 知》) 【使用禁忌】阴虚发热之盗汗忌用。 防风——天南星 【配对奥妙】防风辛温,辛以条达气机,既祛外风,又息内风,为 止痉之良药;天南星苦温辛烈,燥散力强,开泄走窜之力尤甚,善祛经 络之风痰而解痉,二药合用,祛风解痉之力大增,且防风可制天南星之 毒,既有相使相助之意,又有相畏相制之用。 【临床应用】1.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 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2.损伤日久,关节疼痛,遇劳及阴雨天加重者。 【用量用法】防风10克;天南星10克。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天南星、防风伍用,名日玉真散,出自 《本事方》,主治破伤风及跌扑损伤、口噤项强,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创 口。《医宗金鉴》玉真散,则在此药的基础上,加天麻、自附子、羌活、白 芷而组成,成为临床治疗破伤风的通用之剂。(《中药药对大全。》) 2.高学敏防风辛温,祛风散邪,消肿散结,常用于跌打损伤、肢 节肿痛诸证若损伤日久,关节疼痛,遇劳及阴雨天加重者,常与当归、 红花、天南星、白芷同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一部,五虎 散。(《中药学》) 3.蔺道人玉真散,天南星(泡七次),防风(去芦叉)各等分为末。 凡破伤风病,以药敷贴疮口,即以温酒调一钱服之。如牙关紧闭,以童 便调二钱服;垂死,心头微温,童便调二钱,并进三服。(《理伤续断 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味苦性燥走散而有毒,易伤阴液,故阴虚 燥咳及孕妇忌用。 【用药指归】 1.防风配对药,主要用于外感表证,疼痛证、肝风痉挛抽搐,泄泻、 隐疹瘙痒等方面,是依据其功效而组成的。至于说防风有止泻作用,是言防风燥湿、升清,兼可疏肝,治疗湿浊内盛,脾虚失运,清阳不升, 木乘侮土之泄泻有间接“止泻”效果,决非有收涩之性。 2.防风在历代祛斑去痤、洁面美颜的方剂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且 常与川芎、白芷、桃仁、红花、当归、僵蚕等同用,如《千金要方》玉屑面 脂方《外台秘要》面膏方、《普济方》面油摩风膏、面膏方、《外科正宗》 一玉容散等,这些功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3.自《本草经集注》起,防风即用以解药毒,据文献记载,其对乌 头、附子、芫花及野菌中毒者,可单用煎汁服。临床报道以防风为主, 治疗慢性砷中毒,有一定效果。 4.防风性偏温燥,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应慎用或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