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大多地区民间都有插柳或戴柳习俗。
中国人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一日为三大鬼节,是百鬼频频出没,索讨钱财之时。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就在此时插柳戴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有挽留惜别祝愿之意
李白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之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还含有“春常在”的祝愿,喻义亲人到新的地方,像柳枝一样随处可活,并很快地生根发芽,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能增强人体生命力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这说明柳树极易成活,而且适应于旱地或水边生长。还有的地方用柳条预测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这说明这都说明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寓意,清明插柳戴柳,就可以像柳树一样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提高自己身体的生命活力,能随遇而安,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健康生活。
其实,人们清明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这种清明习俗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侵入人体让人生病,在当时人们对疾病认识不足,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柳枝的防疫病之功了。
柳枝 据《本草纲目》记载柳枝味苦而性寒,“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日华子本草》说它“可消食”。《得配本草》说它“去风热,除湿痹”。如小便滴沥而下,混浊不清,可用柳枝30克、甘草10克煎汤饮之;疮肿疔毒,可用柳枝熬膏涂之;牙龈肿痛,可用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30克水煎去渣,热含冷吐。现代有用柳枝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和烧烫伤,临床报道均有良好效果。
柳叶 柳叶能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是治疗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的良药。有用柳叶制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疖肿、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
柳花 柳花有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之长,善于治疗风水、黄疸、咯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诸疾。以柳花代茶常饮,治湿热黄疸。
柳根 柳根亦叫“柳须”,可利水通淋,祛风除湿。用柳须烧后存性,以麻油调涂,可治黄水疮;用柳须90克、皮硝10克煎汤装一圆桶内,熏洗肛门,能疗痔疮;用柳须20克,猪肉90克,共同煎煮,至肉烂后食肉喝汤,治疗风火牙痛;用红柳须15克,甜酒一杯煮服,可止妇人血崩。
柳絮和柳白皮 二者也可作为药用。前者止血、祛湿、溃痈,以治疗吐血、湿痹、膝痛、痈肿脓成不出或肿痛不溃、创伤出血;后者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以治疗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和汤火烫伤。
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活动最容易患上呼吸道和感染性疾病,这正是柳枝柳叶柳花所治之症。所以,民间插柳戴柳避邪防疾疫虫毒,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田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