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东方欲晓,清寂的池塘边,波光荷影,青翠欲滴。露珠滴滴,晶莹透亮。红莲绿荷,缭乱其间,清丽可爱。这首《荷叶杯》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早在唐代以前,荷叶就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从《诗经》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到《离骚》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从汉乐府《江南》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晋乐府《青阳渡》的“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荷叶被赋予如此之多的文化意义,是因为它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荷塘是古人的避暑胜地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对于没有空调的古人来说,荷塘就是最佳的避暑胜地。看看“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听听“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睡不着觉的时候,还有荷塘月色相伴,这样的生活,想想都惬意。
荷叶是雅客遣兴的道具 以荷叶为杯饮荷叶酒,是古人酷暑时节一项有趣的遣兴活动。荷叶杯又叫碧筒杯,隋代殷英童《采莲曲》中记载了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饮酒方法:采摘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卷拢如盏,盛之以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吮莲茎,酒流入口中。这种饮酒方法,叫碧筒饮,所饮的酒叫荷叶酒。苏东坡在《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写道:“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这句诗不但形象描绘了用荷叶杯喝酒时的状态,而且道出了喝荷叶酒的奥秘:荷叶的芳香之气和苦涩之味融入酒中,喝起来不但有解暑之效,而且符合中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养生观点。
荷叶是酷暑食疗的佳品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清香的荷叶很早就是烹饪原料,具有增味解腻的作用,荷叶蒸鸡、荷香东坡鱼、鲜荷叶粉蒸肉、荷叶饭等,均用到了荷叶。古人对荷叶的食疗作用也有很深刻的认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记载:“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食远”。用荷叶煮粥,食之清新可口,齿颊芬芳,还具有养生功效。
荷叶是一味良药 将荷叶洗净切丝、干燥,就是中药荷叶。荷叶性味苦、涩、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暑、升阳、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头痛眩晕、脾虚腹胀、大便泄泻、吐血下血、产后恶露不净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荷叶富含黄酮类物质和荷叶碱。黄酮类物质可清除氧自由基,可以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增加冠脉流量。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有预防作用。荷叶碱可扩张血管、清热解暑,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也可用于肥胖症的治疗。鲜荷叶多用于清热解暑,而荷叶炭则用于多种出血症和产后血晕。中成药荷叶丸由荷叶、藕节、大蓟、小蓟等十余味中药组成,用于血热所致的咳血、衄血、尿血、便血、鼻出血等的治疗。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青翠欲滴的荷叶,既可清热解暑,还有芳香通窍、除秽通达之功,历代医学家都对其极为重视。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中载有著名的方剂“四生丸”,以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生地黄各等分捣烂为丸,水煎服,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热症的治疗;清代的叶天士善用鲜荷叶、鲜莲子、鲜生地、鲜菖蒲根等治疗暑邪,效果显著;清代吴鞠通以鲜荷叶、鲜金银花、鲜竹叶、西瓜翠衣等制成“清络饮”,治疗暑温发汗后余邪未解,屡获奇效。“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秋风起处,荷叶凋零,但见“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可是在中医看来,霜败荷叶也是一味良药。葛洪的《肘后方》记载:“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可以治疗吐血不止。
将荷叶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荷叶茶泡水饮用,简单方便,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荷菊山楂茶:荷叶15克、菊花5克、山楂10克,以沸水冲服代茶饮。此方可清热利尿,消食化瘀降脂,适宜于高脂血症患者。山楂决明荷叶茶:山楂、决明子各15克,荷叶半张。山楂切片,荷叶切丝,与决明子加水共煎,取汁代茶饮。此方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对高血压之头晕目眩有良好药效。清暑荷叶饮:荷叶15克、金银花10克、竹叶心6克,沸水浸泡,代茶饮。此方清热祛暑、清心除烦,用于暑热烦渴。
“翠叶凝冷露,荷径拾幽萍。”炎炎夏日,品一品丰富多彩的荷叶文化,顿有遍体生凉、满屋生香之感。(黄新生)
|